美玉,是劉備對現在諸葛亮的評價。
秦瑱一聽,就知道了劉備的意思。
把諸葛亮比作美玉,代表劉備極為看好諸葛亮前景。
這種看好,甚至超過他們軍中的新秀徐盛、諸葛瑾等。
但美玉也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未經雕琢,還不成器。
潛意識就是告訴秦瑱,他很看好諸葛亮這個人,準備大力培養!
唯有經過悉心培養之後,才能成為可堪大用的玉器。
這卻也符合秦瑱對諸葛亮現在印象。
人非生而知之,即便是強如諸葛亮,也才十八歲,三觀都還未完全形成。
眼下距離原本諸葛亮出山,還有九年多的時間。
未曾經過這些年的學習,諸葛亮自然也就是一塊未曾雕琢的美玉了。
如此想著,他便對劉備笑道:
“若是如此,吾便知矣,唯獨不知明公又欲如何雕琢此玉?”
劉備見其一聽便知自己之意,自是微笑道:
“欲雕美玉,須得能工巧匠,吾觀麾下眾人,似吾二弟三弟,皆武勇聞名,不通政略。”
“似憲和、公佑等人,雖通政略,卻不善謀。”
“而有劉元穎、袁曜卿等人,則是通謀善政,不善軍事!”
“思來想去,唯有軍師一人可謂此事!”
“故吾意讓孔明從軍師而學之,以此增益其能,方可大用!”
“不知軍師可有此意也?”
如此說罷,他便一臉誠摯的看著秦瑱。
秦瑱見狀,則是瞬間領悟了過來。
怪不得今天老劉一來就拉著諸葛亮來介紹給他。
而後方才又問他怎麼看待諸葛亮其人。
合著老劉是在這裡等著他,是想讓他給諸葛亮當老師呢!
對此,他自是感覺有些意外。
畢竟諸葛亮才是劉備原配,如今他來了,反倒有種第三者插足,把原配變成小三的意思。
怎麼老劉問出這話的樣子,這麼像是怕他不應啊?
如此想了想,他不由回過神來,換位思考,就理解了劉備的想法。
實則他之所以感覺奇怪,是因為知道原本曆程發生的事情。
而現在這個時間線,由於他加入老劉麾下,讓劉備提前崛起,這個時候的諸葛亮,還遠遠不是日後的臥龍。
滿打滿算,也隻是秦瑱下屬諸葛瑾的兄弟。
故而在劉備的眼中,諸葛亮是個可造之才,但也僅僅隻是可造之才,和秦瑱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現在他想讓諸葛亮跟著秦瑱學習,不僅是培養,也存著以諸葛亮當做秦瑱繼任者的心思。
正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在這種情況下,任誰都會有些彆樣的心思。
理論上來說,劉備作為君主,是不應該表露這種心思的。
可他又不能作視諸葛亮這塊美玉被荒廢。
所以心中自然會忐忑秦瑱這軍師不願意收下諸葛亮。
實際上劉備哪裡知道秦瑱的想法。
其實秦瑱現在也有給諸葛亮灌輸點私貨的心思。
因為改革是一個龐大的命題,需要龐大的助力,也需要繼任者。
不然的話,如果他中途出了什麼意外,下一任主事人給他全盤推翻,那就會導致功虧一簣。
而劉備麾下眾人之中,諸葛亮就是最好的繼任者!
一則諸葛亮年紀比他小上快十歲,隻要不像原本曆史那般操勞,活到七八十歲應該沒問題。
二則其政治手腕強勁,即便他出了什麼事情,也能把他的政策給推行下去!
現在如果能加上一個師徒關係,多灌輸點私貨,等他退下,換上諸葛亮主政,新政也就順理成章了。
想通了這一點,他便對劉備笑道:
“既是美玉,且待吾觀之,若果有其才,自可承吾之業!”
他心想,孔明讀書曆來隻觀其略,正好可以把他所知的一係列後世知識傳給孔明。
通過不斷灌輸後世的知識,打造出一個加強版孔明來。
來日待得孔明成長起來,就能把改革之事一股腦丟給孔明。
他順勢卸下重擔,和妻兒享享清福,也是一件美事。
而劉備不知秦瑱所想,見得秦瑱答應,便即一臉笑意道:
“孔明之才,軍師一觀便可儘知!”
如此二人商定之後,劉備自是大喜,兩人又交談了一會兒,車駕便到達了郡府之外。
為了給秦瑱等人接風,劉備在府內準備好了宴席。
是夜,劉備大宴群臣,包括諸葛亮和太史享也在其中。
席上劉備自是親切的將太史享招到自己身旁,又問起了太史享關於太史慈的近況。
太史享見得劉備,但覺親切不已,又將太史慈近況告知。
劉備聞言,便拉著太史享的手道:
“吾與子義雖非兄弟,卻也有兄弟之義。”
“如今子義兵敗南下,賢侄便居於府內,隻當還於家中,切莫擔憂過甚!”
“待來日時機成熟,吾親自領賢侄南下,好叫汝父子相會!”
這些話語,秦瑱給太史享提起過類似的意思,但從劉備嘴裡聽著,太史享便覺一陣安心。
當即點了點頭,又問起了劉勳頭顱該如何處置。
由於之前秦瑱沒有給與處置方法,故而劉勳的頭現在還在太史享手中。
對於此事,劉備自然問起了眾人。
劉馥見狀,便即起身對劉備道:
“明公,劉勳其人雖好財貨,卻無大過,本當由朝廷處置。”
“如今即被誤殺,亦不當辱之,念其屍身難尋,不若就此好生安葬。”
“至於其家中老小,孤苦無依,理應善待。”
“為慮此人妻妾甚多,不若問其所願,一一安置,也可彰明公仁德之心!”
劉備聞言,自是欣然點頭應諾,又命人收下了劉勳的頭顱。
至此,廬江之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而秦瑱和諸葛亮的交道,卻是剛剛開始。
席上秦瑱一直在打量諸葛亮,隻見其淡定的坐在席間末位,即便被冷落,亦是泰然處之,沒有絲毫尷尬。
若是有人叫飲,他便欣然應之,若是無人問津,也是自飲自酌,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