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銜暗弱,不似其父,有主公在,必然萬事以我軍為主,亦可為我軍之屏障!”
實際上因為劉曄的存在,陳國的形勢已經徹底改變。
須知在原本曆程中,袁術可是一次性就把劉寵連帶駱俊一道刺殺,使得整個陳國失去了指揮中樞。
由此導致陳國麵對袁術的進攻毫無抵抗之力。
直到老曹出兵,方才擊敗袁術。
而現在劉寵雖然出事,可駱俊還在,陳王世子也還在。
他們隻要擊敗袁術,再將劉銜推到台前,順利繼承劉寵之位,那老曹即便有心,也沒法動兵!
劉備聽得這一番計劃,方才展顏一笑,欣然從之。
言罷便即下令書寫公文,傳向各處,為了穩住鄭玄心態,秦瑱又讓劉備傳令劉琰先往陳國境內拜訪。
隨著一道道命令傳出,當天夜間,劉備便親自領軍八千,並秦瑱、孫乾、張飛等人朝著汝陰方向行去。
當然,為了讓諸葛亮熟悉軍事,這一次秦瑱也將其待在身邊,充作刀筆小吏。
如此一道道命令下達之後,淮北各地在此動作了起來。
而另一邊,卻說袁術自派出刺客之後,為了籌備出兵軍糧,便即又向城內大族借糧支應。
奈何其麾下這幾個城池本就不是什麼大城,並無太多豪富之家。
之前能借出幾萬斛糧食,已然將這些大族家底抽空。
眼下之前借款還沒換呢,這些豪族哪裡還肯再借新糧。
一連幾個縣的大族都借光了,總計不過籌出五六千石軍糧。
五六千石糧食,算起來也就夠三萬大軍十天之用。
眼見軍糧支撐不住,這可把袁術一個愁啊,又讓眾人前來商議計策。
這一次他倒不再準備籌集太多軍糧,但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糧草才能進軍,一算起來起碼還有萬石空缺。
麵對此局,袁術麾下大將陳紀便建議道:
“我軍糧草本夠支用,乃因舒仲應私自放糧,方才致使如今缺糧。”
“既是隻需月餘糧草,不妨從百姓手中將糧食取回,待得取了陳國之後,再行返還即可!”
而他這話一出,便引起了閻象和楊弘的強烈反對,按照閻象之言便是:
“我軍所獲之糧雖是世家大族所借,但今予百姓,還若取之,必生民怨!”
“若是我軍出戰,百姓於後方生亂,無濟於大事!”
楊弘也是罕見的和閻象達成了一致,對袁術諫言道:
“今劉寵雖未動,然則鄭玄已至,劉寵多半已離陳縣,不妨取糧於敵,先襲寧平。”
“待取糧以後,便可為我軍進軍之本!”
袁術聽得兩個謀士的建議,便即否了陳紀再劫掠百姓之言。
當下便調令一萬五千兵馬,以閻象、張勳駐守宋國,他親自帶著楊弘、陳紀等人殺入了陳國境內。
一路急行軍之下,不到數日,便兵臨寧平城下。
要說袁術本身也是常年征戰,隻不過周圍曹操、呂布皆是強敵,故而不是對手。
此時對上陳國的郡國兵,他便先令人於寧平假傳劉寵已死的消息,待得城內生亂,大軍壓境,一封勸降書信,便成功入駐寧平城內。
這邊他剛奪取寧平,便收到了北邊傳來劉寵遇刺的消息。
聽到此信,袁術便即大喜,謂楊弘道:
“今劉寵已死,陳國當為我軍之基也!”
楊弘聽此,隻是以為得計,便即喜道:
“陳國之重,便在陳縣,劉寵一死,陳縣必亂,可直往陳縣。”
“若能取之,擒獲駱俊,便可勸降劉寵麾下兵馬以為我軍之用!”
袁術聽得此言,自是欣然從之,如此休整一日,第二天便朝著陳縣方向進軍。
由是,當劉備軍動手之時,袁術實則已然朝著陳縣行來。
正值此時,陳縣城內,唯有駱俊主持大事,世子劉銜一聽父親遇刺,便即方寸大亂,心想怪不得劉曄總勸他父子小心。
現在可好,劉寵一個不備,果然便被刺客得手。
一時又聽到城外傳來消息,言說袁術已經出兵朝著陳縣行來,更是心中慌亂。
若是憑他本性,麵對此狀,必然不知如何處理。
然則劉曄離去之前,告誡過他,若是遇到大事,遍尋駱俊商議。
於是他便將駱俊尋到了王府之中問計道:
“國相,如今父王北上迎接鄭師,卻遭橫禍。”
“城內現在並無一大將可用,又聽袁術這廝領兵前來,這可如何是好?”
駱俊聽得此言,自是一臉悔恨道:
“悔不聽劉子揚之言,致使大王遭難,吾之過也!”
“然則世子勿急,城內尚有萬餘兵馬,雖無大將可用,卻也無須懼之。”
“吾觀如今大王方遇刺,袁術便即動兵,可見其便為此次真凶。”
“吾有一計,或可以詐降之法,誘袁術入城而殺之!”
要說駱俊也是一個治民大才,跟從劉寵十數年,自是忠心耿耿。
之前見得劉曄前來,便覺不對,生怕劉曄是劉備派來圖謀陳國的臥底,故而一直防備。
沒想到防備來防備去,竟然害了劉寵。
現在他一醒悟過來,便有心為劉寵報仇,引誘袁術入城殺之。
而劉銜本是個無主見的,聽聞此言還以為是什麼妙計,便欣然從之。
當下便依照駱俊之言,寫了一封書信朝著城外發去。
信使一路來到袁術軍中,便見了袁術,表達了駱俊獻降之意。
袁術一聽駱俊願降,自是大喜,剛想回複,便見楊弘出列道:
“陛下且慢,此必駱俊詐降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