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道玄收二猴入門。
且說另一邊。
楊妙君自道玄遠去之後,方才蘇醒,環顧四周,空曠無物,孤身一人,心中不禁湧起無儘悲傷。
聲聲啼哭,淚水交融,想起父母與妹妹已不知所蹤,傷懷欲絕,情緒愈加難以自已。
淚痕未乾,楊妙君茫然四顧,恍惚之際,突然察覺身的山洞內,角落中隱然有一卷道書,閃爍著微微光輝。
似乎在召喚她前去探尋。他心中一動,望向那卷道書,忍不住邊走邊思,心中暗忖
“此物或是冥冥中之機緣,能否助我知曉修道之道!”
楊妙君捧起道書,細細翻閱。
書中所載乃準提道人所留之法,言簡意賅,深邃而神妙。
他天資聰穎,雖年幼卻極具悟性,輕而易舉便能領會其中奧義,心不由驚喜,感受到一番久違的安慰。
正沉浸於書卷之中,楊妙君又發現旁邊赫然有兩枚丹藥,光澤透亮,如晨霞初昏,散發著淡淡靈氣,顯然乃是提道人特意為她留下。
他暗自思忖“若能服下此藥,必能助我短時間內修行大進!”
心念已決,楊妙君以包容之心咽下丹藥。
瞬間,一股暖流湧遍全身,如同春風化雨,法力隨之悄然流轉,數十年修為頓時融彙於一體,似有所感,心中明悟,已然小有所成。
經過幾日的修行,楊妙君舒展神識,漸漸意識到道書之妙,循著書中所言,逐漸進入玄妙之境,縷縷清風傳入洞中。
似有道音從天而降,朦朧如夢,然其道理清晰分明。
“我必將以此法行走洪荒,尋覓親人之蹤!”
楊妙君心中一番呐喊,豪情滿懷,立誌不尋常,為道而行,既會艱難,但已無懼無懼,願與天地同存共榮。
是時,楊妙君修煉已逾十載,已然成長為英俊少年,容貌皎潔如月,英氣逼人,周身透出一股令人敬畏之靈氣。
然而,久處無垠天地之洞中,未曾見世間風景,心中漸生念頭,欲外出遊曆,開闊眼界,增長見聞。
一日,楊妙君踏足灌江口,見江麵波瀾起伏,雲霧繚繞,似隱若現,儼然仙境。
忽見一細腰神犬與一金眼神鷹鬥得不可開交,彼此皆已奄奄一息,神色悲哀,忍不住令人心生憐憫。
楊妙君見狀,心中動容,遂上前行至二獸之前,避開了彼此誤傷之境。
其目光溫柔,克製不失威嚴,於是從懷中取出靈丹,玉色爍爍,散發著淡淡光華,似乎蘊藏著神奇之力。
輕聲安慰道“汝二者可莫怕,吾與爾好東西!”
語音溫潤,猶如春風拂柳,滲透心間。
細腰神犬和金眼神鷹聞言,稍稍安定,目光中流露出希冀與信任,似乎對於這位俊秀少年之善意有所依賴。
楊妙君見狀,心中一暖,遂微微一笑,將靈丹遞出,矚望二獸之傷勢,決意助其恢複生機。
他將靈丹服於二獸口中,瞬間那靈丹化作流光,湧入傷口之處。
猶如春雨潤物,頃刻間,神犬與神鷹的傷口複原如初,活力恢複,展翅欲飛,神態從容。
兩獸嗅得靈氣,頓時知曉其恩德,心生感激,目光中流露出敬意,隨之心悅誠服,自此便留於楊妙君身邊。
一人、一犬、一鷹,三者共同遊曆於四方,縱情山水,豪情萬丈,齊享這自然之美,快樂無比。
楊妙君與細腰神犬為伴言笑互輝,金眼神鷹則在空中翱翔,時而俯身相伴,似乎已然成了他修行之路上最忠實的夥伴。
日月如梭,歲月漸逝。
楊妙君試探其所學,流轉間法力愈發純粹,遊曆各地,結識眾多高手,亦探尋珍稀靈物,拓寬視野,感悟無敵之道,逐漸融入洪荒浩瀚。
每抵一處名山勝水,楊妙君便駐足探究,學得不少道理,領悟到道理的深邃與微妙,心中不禁暗思
“我定能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突破境界,求得無上真理!”
有時他在峰巔獨坐,俯瞰天地,靜心修行,有時又與細腰神犬暢行山林,與金眼神鷹共爭天翼,恣意揮霍著大好時光。
心中懈怠一切煩憂,遂行一人、一路,遊曆之中,收獲頗豐。
俟某日,楊妙君行至玉泉山,偶然間便感到此地靈氣氤氳,似有天緣將至。
此時山中金光洞內,玉鼎真人正在靜坐入定,其乃闡教十二金仙之一。
突然其心血來潮,默念於心,暗中掐算,竟知天定徒弟已然降臨。
玉鼎真人思慮片刻,心中微動,便自洞外而出,順雲端而立,目光遠眺,竟見那楊妙君攜細腰神犬與金眼神鷹,悠然自得地沿山道而行。
楊妙君眉宇間神采飛揚,似有仙姿,正於山道拐角處欣然前行,心中自覺與天地相融,感悟無窮。
忽而,前方山道之處,儼然有一道人立於其間。此道人周身仙氣環繞,氣宇軒昂,背負一口寶劍,真乃仙風道骨,令人不禁生出敬仰之情。
楊妙君見此道人,心中一陣親切,慨然上前,恭聲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道長有禮了。”
道人微微一笑,風度翩翩,目光之中似已洞悉楊妙君之心,便與之一番交談,論道時空之大,析人間百態。
二人言語之中形成一股默契,心魂相係,漸生信任。
良久,玉鼎真人凝視著楊妙君,心中認定其乃為身世非凡之人,便道
“小友,有意學道否?”
楊妙君聞言,心中狂喜,忙道
“願隨道長修習,求得真理!”
玉鼎真人遂以傳承之名,將楊妙君收於門下,委以道名,師徒之情一時涓涓而流,理所當然。
自此楊妙君身處金光洞中,地位驟升,心中暗自感慨
“我終得吾所求,何其榮幸!”
在玉鼎真人之教導下,楊妙君日夜修行,在萬千道理中逐漸破繭而出,心神合一得道。
時光荏苒,轉瞬數十年過,楊妙君於金光洞中修行,神通漸成,法力日益精進,日見瀟灑疏朗。
然因昔日離去父母時年幼無知,心中始終揣懷隱隱之疑惑,難以釋懷,思慮如潮,最終決意向師父玉鼎真人詢問。
一日,楊妙君於洞中靜坐,神思繾綣,遂欲探尋己身根由,心念俱動,遂前往師父所在之處,恭敬施禮,言辭溫恭
“老師,今日弟子有一事請教,不知可否恭聆教誨?”
玉鼎真人見其誠懇,微笑頷首,示意楊妙君欲言。
楊妙君遂沉吟片刻,心中糾纏已久之疑終於開口
“老師,你可知我父母身份?”
言罷,目光中流露出期待與懇求,似藉此一問,能夠解開心中長久之結。
玉鼎真人凝眉微慮,神色間隱約透出幾許複雜之情,然不久後,緩緩陷入沉思,目光似乎穿透時空,俯視無儘的回憶。
洞中靜謐,仿佛時光在此時凝滯,唯餘楊妙君心中波瀾起伏,靜待師父的回應。
終究,萬般思緒湧動,楊妙君的目光不離師父,一顆心懸於半空。
玉鼎真人聞言,歎息一聲,語氣凝重,緩緩道
“爾之父乃夏朝之大將,名為楊天佑,母親雲華仙子,原為天庭瑤姬公主,因私戀於爾父,觸犯天條。
今被爾舅昊天上帝壓於桃山之下受罰。
爾父與爾兄楊蛟已歸故裡,投胎轉世,隻留一妹楊嬋,如今流落世間,不知所蹤。”
楊妙君聽後,心如刀絞,默然無語,麵色驟然蒼白,似遭重擊,內心之苦如潮水湧來,難以自已。久而叩首而拜,聲言
“老師之恩,小子不敢忘懷,日後定有所報。”
雖然內心悲痛,但眸中倔強之火卻愈加熾烈,滔滔熱血翻湧,似要燃儘心中之苦。
楊妙君毅然說道“我要去救母!”
聲音堅定,如鏗鏘之鐵,豪情滿懷,仿若一輪朝陽,照破烏雲,決意之情已然湧現,責無旁貸,激蕩人心。
玉鼎真人見狀,無意阻攔,隻是苦口相勸
“徒弟,今之桃山,受爾舅昊天上帝壓製,內有重重禁製,須大法力之人相助,或有開山之法寶,方可劈開此山。須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