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防線被攻破,隻是時間問題了……』
趙弘潤微微皺了皺眉。
儘管目前僅有寥寥幾名楚兵突破了長槍林,並且還是沒走幾步就被魏兵們給射死了,但不可否認,隨著時間的推延,被撕開的口子隻會越來越大,到時候將會有更多的楚兵冒死突破。
不過對此,趙弘潤並不感覺多少擔憂。
畢竟那些長槍林充其量也就是拒馬、鹿角的作用而已,他真正寄以厚望的,是那無數內嵌在營牆外側,刀刃衝外、衝上的無數刀劍,是那儼然如刀山一般的營牆外側。
營外的楚兵們若想攀登營牆,就唯有手攀那些刀刃,可想而知那將會何等的艱難。
相比較營外的那些楚國步兵,趙弘潤更加在意楚國軍隊的大軍所在。
儘管他並不了解這次進攻的楚軍主將宰父亙,但是後者方才那險些令魏營內浚水軍士卒傷亡慘重的詭計用兵,已足以使趙弘潤提高警惕。
畢竟,就算他再怎麼埋汰楚國的國體、製度以及用兵的方式,亦不可否認,楚人中也有精於用兵的將才。
而讓趙弘潤感到憂心的是,在承受了巨大的兵力損失後,楚軍主將宰父亙非但無動於衷,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增添衝擊魏營的步兵。
更讓趙弘潤感到心驚的是,楚國大軍中那兩個長弓手兵陣,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息後,竟然再一次逐步向他魏營推進。
這儼然,有種仿佛要展開總攻的意思。
“這樣下去……不太妙啊。”
時刻關注著楚國大軍動向的趙弘潤,當注意到楚軍的大部隊整個向他魏營推進時,嘴裡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彆以為防守的一方就必定占據著優勢,事實上並非如此。
就拿這魏營來說,其實南麵的營牆充其量也隻能站兩三千魏兵,這個人數已經達到飽和,再多一些,營牆上的魏兵們恐怕就連轉身的空間都沒了。
而營外的楚軍呢?
楚軍中的步兵因為此刻對魏營毫無威脅,姑且不提,但是那一萬名長弓手的存在,簡直就仿佛是懸在眾多魏兵們腦袋頂上的利劍。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營牆上的空間相對狹隘,無法同時容納兩萬名浚水軍魏兵,而楚軍的長弓手們,卻能毫無顧忌在營外的空地上排列陣型,利用長弓的射程優勢,用拋射的戰術射殺魏營內的魏兵。
這就是防守方的劣勢。
當然,前提是進攻的一方擁有足夠的遠程兵種,否則單純依靠步兵,那絕對還是防守方占便宜的。
“殿下,這樣下去可不行啊……”
百裡跋在旁觀戰著,見此忍不住對趙弘潤建議道:“不如讓某提一支兵,殺出去攪亂楚軍那兩個弓手方陣,否則,待等他們再靠近一些,朝我營牆上方齊射,我軍的防守就會變得很吃力……”
趙弘潤聞言心思微動。
要偷襲楚軍的長弓手方陣,那就必須得是騎兵:隻有擁有高移動力的騎兵,才能在楚國長弓手們的射矢間隔內迅速殺入其陣型中。
而此時的魏營,儘管那五千浚水軍騎兵早早地就已在大將曹玠的率領外離開魏營騷擾楚軍去了,但這並不代表魏營內就沒有辦法臨時組建一支騎兵。
彆的不說,單單那兩百輛駟馬戰車的馬匹,就足足有八百匹,將其交予浚水營中的預備騎兵們,那便立馬就是一支八百人的騎兵,用來偷襲、擾亂楚國長弓手方陣,這已經足夠了。
要知道長弓手除了射程上的優勢外,本身防禦能力極差,一旦被一支騎兵利用射矢間隔殺入軍勢中,絕大多數可能會被騎兵大殺四方。
可問題是……
趙弘潤的臉上逐漸浮現幾分為難與尷尬之色。
『偷襲楚軍的長弓手兵陣是不錯,可是……可是營門已被封死了啊……』
是的,前幾日為了增固營寨的防禦力,趙弘潤將營寨的門都撤掉了,用內部設有通道的巨型刀車代替。
簡單點說,魏兵鑽得出去,但戰馬出不去。(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