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賈之身,留名於青史?!
還要叫史官專門為他文少伯專門另辟一篇?!
這是何等讓人震驚的豪言!
要知道,世人最大的希望也僅僅隻是青史留名,哪怕隻是一筆帶過,而這個文少伯,野心居然如此之大,想要讓史官專門為他寫一篇記敘——這可是一國國君都未見得能享有的殊榮。
商人,真的可以青史留名、另辟篇幅麼?
介子鴟不禁有些失神,畢竟這是史無前例的事。
當然,也不是說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倘若文少伯果真按照他承諾的那樣,全力支持這位肅王殿下,使得魏國越來越強盛,甚至於到最後兵吞諸國,一統天下,那麼,文少伯或許還真有可能成為『天下之巨賈』,成為後輩商賈永遠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山。
想到這裡,介子鴟不禁怦然心動。
原因有二:其一是為了文少伯,畢竟文少伯乃是他的義兄,出於義兄弟的感情,介子鴟非常希望這位義兄能夠達成他那……遠大到讓人難以置信的抱負;而其二,則是為了他決定效忠的那位肅王殿下,倘若他介子鴟依舊希望輔佐這位殿下成為魏國君王,並且,輔佐其問鼎天下,那麼,期間勢必需要很多很多的錢,很可能是世人無法想象的龐大資金,而這批資金,文少伯卻能為這位殿下掙到。
問題是,他怎麼開口呢?文少伯可是他的義兄啊。
介子鴟偷偷瞄了一眼趙弘潤,卻遺憾地發現,這位肅王殿下正自顧自抿著茶水,並沒有開口的意思。
聰慧的介子鴟立馬就猜到:這是這位肅王殿下對他的考驗。
在猶豫了足足數息工夫後,介子鴟暗自咬了咬牙,拱手對趙弘潤說道:“殿下,門下以為,殿下您需要一位像我義兄那樣的王用商人,不過,對於少伯提及的軍備走私,門下不敢苟同,此事仍需從長計議。”
最終,介子鴟並沒有避諱他與文少伯的義兄弟關係,如實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聽聞此言,趙弘潤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鴟,心中暗自滿意地點了點頭:能說出這樣不偏不倚的話,說明介子鴟的確將自己的心態擺正在『肅王府家臣』的位置上,這很好。
想到這裡,趙弘潤笑著說道:“本王已說過,此事由你定奪,既然你點頭認可,那麼……”說到這裡,他轉頭看向文少伯,笑著說道:“支持本王的種種行動,甚至於包括支持對外的戰爭,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本王的王用商人。”
當然,這隻是一句客氣話,畢竟這麼大的事,趙弘潤不可能真的交給介子鴟定奪,隻能說,他的想法與介子鴟相似。
文少伯提出的『王用商人』的概念,與官商的性質是不同的。
官商指的有一定官方背景的商人,比如戶部轄下一些打著戶部旗號的經商官員,就可以稱作官商,優勢在於能夠運用官方背景的渠道。
而文少伯提出的『王用商人』的概念,則指專門隻對他肅王趙弘潤負責的商人,即不屬於國家也不屬於朝廷,因此,也就沒有官商的那些優勢,甚至於,在某些敏感的交易走私上,文少伯還無法公然打出肅王的旗號。
但即便如此,文少伯作為肅王趙弘潤的王用商人,他仍然具有一定的授權。
比如,在正常貿易中借助他肅王趙弘潤的聲勢,或者征募肅王軍的退伍士卒擴充商隊護衛,甚至可以請青鴉眾與黑鴉眾為其處理一些陰暗麵的事——但凡是肅王一係的力量,文少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
不得不說,這份權利是非常恐怖的。
或許有人會感到納悶,趙弘潤不是已經有一個『肅氏商會』了麼,為何還要招募文少伯為王用商人。
原因很簡單,因為『肅氏商會』已逐漸成為趙弘潤用來籠絡國內一部分親近他的貴族勢力的工具,雖然每年有著穩定的盈利,但趙弘潤卻無法真正控製整個商會的資源。
打個比方說,倘若趙弘潤決定對哪個國家開戰,叫『肅氏商會』無償提供錢糧,相信『肅氏商會』裡那些貴族在損失慘重之餘,多半就要罵娘了。
因此,趙弘潤確實需要一個隻聽命於他一人的王用商人,能夠全力支持他展開各種大的行動。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