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潤殿下這邊打開了局麵……”乾笑道恭維了趙弘潤一句,趙冉低聲試探道:“據趙某所知,潤殿下似乎在巨鹿一帶,與韓國最近奪回大權的韓王然有過照麵,不知……聊了些什麼,能否稍微透露一二?”
趙弘潤笑著說道:“這有何妨?……如趙冉大人所猜測的那般,那韓然還能說什麼?無非就是威逼利誘,希望迫使我大魏就此結束這場仗罷了。”
聽聞此言,趙冉麵色微變,捋著胡須笑道:“這可真是……太可笑了!潤殿下是何許人,豈會因他幾句話就改變主意?”說著,他搖了搖頭,似自言自語般說道:“韓國幾次挑釁貴國的虎威,且三番兩次撕毀停戰協議,似這等不義之國,若是換做我大秦,必與其不死不休!”
『……這老小子。』
趙弘潤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趙冉,隨即點點頭說道:“不錯!趙冉大人所言極是,韓國幾次三番挑釁我大魏,撕毀協議,本王自然要讓其留下深刻教訓!……當年本王攻陷邯鄲,顧念兩國情誼而將這座城池歸還,但這次……哼!本王已決定,讓邯鄲世世成為我大魏的城池!”
『好!好!』
趙冉在心中連說了幾個好字,等著趙弘潤的下文,沒想到,後者在說完這句話後,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已再無下文。
見此,趙冉試探著問道:“潤殿下,在此之後呢?”
“什麼在此之後?”
“趙某的意思是,潤殿下在攻陷邯鄲之後呢?”說到這裡,他舔了舔嘴唇,慎重地問道:“莫非貴國就止步於此了?”
“這個嘛……”趙弘潤沉吟了半響,隨即皺著眉頭說道:“暫時本王還未想好。”
“此話怎講?”趙冉不解問道。
隻見趙弘潤皺著眉頭說道:“其實這場仗,本王並不想打,這些年來,我大魏戰爭不斷,雖然陸陸續續收複了一些土地,甚至還開辟了一些新土,但事實上,我大魏的國力並未因此增進,就像河西、河套地區來說,那些土地好比說隻是擺在那裡,跟原先不屬於我大魏時,幾乎沒什麼兩樣。……相比之下,由於連年的戰爭,我大魏的國庫、糧倉皆日漸空虛,在我看來,這國力不進反退。……倘若不是韓國的威脅實在太大,本王並不傾向於這場戰爭,畢竟,本王也並未窮兵黷武之人。”
“唔。”趙冉微微點了點頭。
畢竟,趙弘潤所說的這些也都是事實,近十年來魏國的戰爭,比刨除這十年來近幾十年魏國所有的戰爭還要多,戰爭的規模也越大,最過於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魏韓上黨戰役」,事實上當年魏國隻是出動了幾萬兵力而已,而近十來年呢,魏國動輒出動幾十萬兵力,三次「魏韓北疆戰役」、「五方伐魏戰役」、「河西戰役」、「河套戰役」,以及這次「魏秦討韓戰役」,魏國哪次不是動輒三、四十萬軍隊?
就連趙冉都覺得,也虧得魏王趙偲勵精圖治二十年,給兒子趙潤打下了堅實的國力基礎,否則像魏國近十來年這等頻繁開戰,或許國力早就崩潰了。
“潤殿下的意思是,此番在攻陷邯鄲,給韓人教訓之後,潤殿下就會接受韓國的求和?”趙冉皺著眉頭問道。
“看情況吧。”趙弘潤聳聳肩說道:“倘若到時候韓國仍舊不肯承認我大魏的地位,那麼,我大魏自當奉陪到底!”
『……韓王然都親自與你會麵了,怎麼可能還會不肯承認你魏國的地位?』
趙冉看了一眼趙弘潤,心下暗暗嘀咕道。
從他對趙弘潤這一番話的判斷,他覺得,此番魏國可能僅僅隻是滿足於迫使韓國承認其地位,或者說像眼前這位魏公子說的,滿足於攻陷韓國王都邯鄲,給韓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說實話,這並不符合他秦國的利益。
此番中原諸國的混戰,截止目前哪方的收獲最大?
當然是魏國!
與魏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的韓國被打趴下了,嘴硬的舊日霸主齊國,目前仍在楚國的攻勢下瑟瑟發抖,毫不誇張地說,魏國已經完全達成了他們的戰略目的。
但在這場戰爭中,他秦國得到了什麼?
什麼都沒有!
他秦國的軍隊,目前依然還是被韓國名將李睦擋在雁門郡外,可以說是毫無作為——當然,其實真實情況並非如此,至少趙冉覺得,隻要魏國這邊能繼續進行這場戰爭,他秦魏兩國,至少有七成把握覆滅韓國,平分這偌大的中原國家。
可問題就在於,魏國已達成了他們的戰略目的,似乎正準備收手,這就讓秦國變得很尷尬:好不容易逮到一次中原各國混戰的機會,結果他秦國還沒來得及發力,這場仗就結束了?
但鑒於趙弘潤方才那一番話,趙冉也實在是挑不出什麼漏洞來,畢竟前者所說的那些確實不假:打下來的土地不加以利用,那跟沒有這塊土地又有什麼區彆?
在沉思了許久後,趙冉猶豫地問道:“潤殿下,難道您就……”說罷,他在略一遲疑後,索性就如實說出了他心中真正的想法:“難道您果真未曾考慮過覆滅韓國,徹底鏟除這個隱患麼?趙某聽聞,放虎歸山、後患無窮。數十年前,韓國在上黨擊敗貴國,此後便一度與齊國爭鋒,使貴國能抽暇休養生息,終在今日,擊敗韓國,一掃前恥,前車之鑒、後車之師,若此番潤殿下姑息韓國,假以時日,韓國或將再次崛起,成為貴國的心腹大患……”
聽到趙冉這番話,趙弘潤便不由得想到了韓王然。
他很清楚,隻要有韓王然在,韓國他日的興旺是必然的,但問題就在於,覆滅韓國至少需要五年的工夫,而魏國目前,還未強大到就算持續五年的戰爭、依舊還能坐穩中原霸主位置的程度——這才是關鍵!
相反地,若是魏國此番見好就收,悶頭發展自身國力,那麼,中原任何一個國家,永遠彆想趕超他魏國,更彆說妄圖取代他魏國的地位。
從長遠考慮,這才是明智之舉。
在沉思了片刻後,趙弘潤袒露了一些心聲:“趙冉大人所言極是,當初韓國忽視我大魏,才使我大魏有今日翻身的機會,本王當然懂得其中道理。但韓國疆域遼闊,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令其覆亡,慚愧地說,我大魏目前隻有「敗韓」之力,卻無「亡韓」之能……”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趙冉,接著說道:“我明白趙冉的難處,並且,作為秦國的王婿,本王自然也希望秦國變得強盛,這樣吧,即便打下了邯鄲,迫使韓國向我大魏屈服,但本王且暫不與韓國簽署和議,並且,給貴國提供一些軍備、糧食上的助益,趙冉大人以為這樣如何?”
儘管趙弘潤說得很隱晦,但趙冉還是能聽懂這話當中的深意:出兵呢,我魏國暫時是沒辦法,否則國力就垮了,但若是你秦國執意要繼續攻打韓國的話,我魏國可以提供物資上的援助。
“這……”
看著滿臉微笑的趙弘潤,趙冉這位秦國的大庶長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作為秦國的大庶長,趙冉當然猜得到趙弘潤的用心——他魏國暫時是無力繼續征討韓國了,但這不妨礙借助他秦國的力量繼續削弱韓國。
甚至於,從惡意角度懷揣,倘若日後秦國堪堪擊垮韓國的有生力量,難保魏國不會出來截胡。
可問題是,就這麼撒手結束這場戰爭,趙冉實在是不甘心:你魏國是達成了目的,但我秦國,那可是什麼都還沒撈到呢!
接受這提議吧,就等同於是用他秦國的力量,替魏國掃除了韓國這個威脅;可不接受吧,他秦國此番出兵毫無收獲,趙冉又心中不甘。
如此,也難怪趙冉糾結不已。
見趙冉滿臉猶豫之色,趙弘潤輕笑著說道:“趙冉大人不必急著做出決定,不妨先思量幾日,或者派人與鹹陽商量一下。”
趙冉點點頭,起身告辭而去。
見趙冉走出小帳,宗衛長呂牧好奇問道:“殿下,您說秦國會願意接手與韓國的戰爭麼?”
趙弘潤笑笑說道:“是否甘願,我不知曉,但我知道,他們最終會接受的……此戰其徒耗國力,卻幾無利益所得,秦國怎麼可能會接受?”
而就在這時,帳外急匆匆走入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大將楊彧,拱手抱拳說道:“太子殿下,邯鄲使人送來的韓王然親筆所寫的戰書,王爺派末將請殿下到帥帳商議。”
“戰書?”
趙弘潤愣了愣,眼中浮現幾絲困惑,也不明白韓王然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說,因為是最後一場仗了,那韓然希望彼此演得真實點,好向國人交代?
還是說,這其中發生了什麼變故?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