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幕,趙潤終於也明白了,為何新都雒陽的建造耗時為五年,而建造城牆就足足花了四年,實在是太壯觀了。
而就在這時,雒陽城的東城門緩緩張開,雒陽尉、安平侯趙郯,身披甲胄、策馬而出,率領著一隊雒陽的城衛,恭迎他們魏國的君主趙潤入城。
在趙郯的身後,還跟著一乾冶造局、工部的官員。
“臣趙郯,拜見陛下!”
疾馳至趙潤麵前,安平侯趙郯翻身下馬,單膝叩地,抱拳行禮。
“恭迎陛下!”
跟在趙郯身後的城衛,還有冶造局與工部的官員們,亦紛紛叩地而拜。
“安平侯請起,諸卿請起。”
抬手虛扶一記,趙弘潤仰頭看著東城門上方那偌大的「雒陽」二字,笑著說道:“諸位,你等還真是造了一座了不得的城池啊。”
聽聞此言,冶造局與工部的官員頗有些自豪。
受趙潤此前的影響,冶造局與工部官員對於營建、鍛造一事,一直抱持著「更大」、「更精良」的態度,這導致雒陽城的占地規模,比原本預估的足足多出了一倍。
“帶朕入城參觀參觀。”
趙潤笑著說道。
此後參觀雒陽城,趙弘潤一行人分為了好幾隊:他本人要親自驗收這座城池,當然要仔細地觀察每一處;而秦少君嬴瓔與玉瓏公主,她倆則帶著趙楚、衛寧兩個小丫頭自顧自進城了;至於蘇苒、羊舌杏等女,因為旅途勞頓的關係,率先朝著內城,也就是王宮所在而去。
帶著幾個兒子,趙潤在一乾人馬的簇擁下,登上了雒陽東城門的城樓,站在牆垛邊眺望遠方。
高達三十六丈的城牆,視野極好,趙弘潤甚至能在這裡隱隱看到二十裡外的雒城。
擁有這等高度、這等寬闊視野的雒陽城,基本上杜絕了白晝裡被敵人偷襲的可能性,至於夜晚的偷襲,可能性也微乎其微——畢竟高度實在是太高了,怕是就連青鴉眾、黑鴉眾,也無法攀爬上來。
這不,出於好奇,趙弘潤招招手叫來混在禁衛軍當中的鴉五,詢問他道:“你,上的來麼?”
鴉五聞言,從牆垛探出腦袋,看了一眼離地的距離,搖搖頭說道:“難。……高度還在其次,主要是這座城牆的外牆幾乎沒有縫隙,很難攀爬。”
趙弘潤亦探出腦袋瞅了兩眼,他這才注意到,這座雒陽城的外牆,似乎用水泥抹過一遍,以至於外壁幾乎沒有縫隙,以至於就算是鴉五這等青鴉眾,哪怕借助目前的攀爬工具,也很難攀爬上來。
換而言之,這座雒陽城隻要關上城門,城內、城外,基本上就是兩個世界了。
防禦性能,簡直超乎尋常。
“好!好!”
連說了兩個好字,趙弘潤徐徐走向城牆的一端。
他並不奇怪雒城的城牆上並無魏連弩,或許是因為城牆太高,導致魏連弩也失去了應有的防禦優勢——在這種高度的城牆上,機關連弩怕是還沒有尋常的弩手好用。
參觀了片刻後,趙弘潤徐徐步下城牆,騎上馬朝內城而去。
期間,他環顧四周,打量著街道四周。
五年時間,對於建造這樣一座規模的城池而言,還是未免有點倉促了,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城內的街道目前還並未鋪設磚石,隻是尋常的泥路而已。
但是街道本身,亦大致落成雛形。
此時,禁衛軍以及雒陽城的城衛,已聯手肅清了道路,免得城內的百姓驚擾了他們的君主。
但還是有不少百姓擠在一個個小巷口,一臉激動地看著趙潤經過。
一來是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從未見過趙潤這位他魏國的君主,二來嘛,趙潤親自前來雒陽驗收城池的竣工,這也意味著,朝廷即將履行其當年對國民的承諾,準備將都城遷移至雒陽。
而一旦雒陽確定成為魏國的新都,那麼,當地的百姓,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京畿之民。
一想到這裡,當地的百姓便興奮不已。
麵對著這些興奮的百姓,趙弘潤跨坐在馬上,偶爾朝著子民擺了擺手打招呼,不過他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其他方麵,比如街道兩旁的建築以及民居。
“這些民居,是遷移至此的百姓自發建造的吧?”
趙潤指著街道兩旁附近的民居問道。
聽聞此言,工部左侍郎朱瑾連忙回稟道:“回陛下話,是的。”
他當然知道趙弘潤這麼問的原因,無非就是相比較宏偉的雒陽城牆,城內的民居卻顯得很不起眼,低矮而且淩亂。
針對此事,朱瑾立刻補充道:“由於工期倉促,我等隻建造了城牆與王宮,至於城內的建築,則是城內民眾自發建造,因此看起來有些淩亂。不過陛下放心,日後我工部會徐徐完善。”
“唔。”趙潤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畢竟他也覺得,在短短五年內,非但建成了這等規模的城池,而且連王宮都建成了,這已經是非常神速了,實在不能奢求過多。
待等他來到城內的王公,他就愈發認可自己的觀點,隻見雒陽城內的王宮,建造地絲毫不亞於大梁——不,事實上無論是占地規模還是精致程度,相比較大梁的皇宮皆有過之而無不及,很難想象建造這座王宮的耗時,僅僅隻用了一年。
直到後來趙弘潤才知道,工部與冶造局花了四年建造城牆,並不意味著王宮的建造就隻需一年,事實上,這兩項工程是同時啟動的,甚至於,這座王宮的建造,比建造雒陽城的城牆更久。
畢竟,建造城牆說白了隻需對準方向,然後將大塊的石頭以及燒製的磚石堆砌起來,但建造王宮可不同,宮內的那些殿閣樓台,那可都是木匠們一刨刀一刨刀削出來的,除此之外還要雕刻、上漆,論工程的繁瑣,其實還在建造城牆之上。
“真是辛苦諸位了。”
親眼看到那些精致的殿宇樓閣水榭等建築,趙弘潤由衷地說道。
在參觀了整體之後,他越發地覺得,冶造局與工部,絕對是拚了命地在建造這座新都、這座王宮,否則這兩項工程,就目前這個時代來說,恐怕二十年、三十年都未必能竣工。
而這,也充分體現了魏國目前對內營建的速度與勢頭。
當日,趙弘潤仔細參觀了整座王宮。
他發現,雒陽城內的王宮,其建築的大致格局,與大梁的王宮相差無幾,無非就是殿閣更大一些、宮內的小徑更寬闊一些罷了。
除此之外,仿佛是將大梁王宮搬到了雒陽城。
『川雒聯盟這回可真的是出力不少啊……』
趙弘潤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跟隨他一同前來雒陽的川雒聯盟諸族長。
據戶部此前的統計,建造這座雒陽城的花費,比朝廷十年的稅收還要多地多,甚至於就連此前的魏國,也承擔不起如此龐大的開支——畢竟魏國還要養活幾十萬的軍隊。
而現如今的魏國嘛,雖然因為「軍田製」的關係,使得軍費的開支大大縮小,但也未見得能負擔起地這個開支,至少,無法將工期縮短至五年,十年、二十年,倒是還可以接受。
由此可見,川雒聯盟這回可真是大出血了。
『為了獲得一個貴族的稱號,這些族長們,也真是拚了命了……』
在看了一眼那些族長們身上的魏服後,趙弘潤心下暗暗想道。
的確,對於如今的川雒聯盟來說,饑寒之苦早已成為曆史,他們如今渴望的,乃是魏國國內貴族階層的認可,或者說,他們希望成為這個國家的貴族,擁有體麵的身份。
這很好,這意味著這些曾經被中原人稱之為「陰戎」的三川人,如今已漸漸融入到魏人之中。
唯一的區彆在於,他們還或多或少保留著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保留著一部分自己的文化。
「天下共主……麼?」
不知為何,此刻趙弘潤腦海忽然閃過一個詞。
當然,他對「天下共主」這個詞的理解,跟介子鴟、公羊郜、徐弱那些目前正在鼓搗「大一統」思想的臣子,還是有所區彆的。
數日後,趙弘潤帶著妻兒返回了大梁,與內朝諸大臣商議遷都之事。
畢竟當初朝廷可是用遷都之名,將潁水郡以及其他幾個郡的百姓誘到了三川,大大緩解了潁水郡的土地兼並矛盾。而如今,既然雒陽城已經建成,那麼,朝廷自然不能失信,需立刻將遷都之事提上議案。
魏興安六年五月,垂拱殿頒布詔令,擬定遷都雒陽,至此大梁作為陪都。
待等詔令下達全國之後,舉國臣民為之沸騰,奔走慶賀。
若乾日後,中原諸國得知魏國的遷都變故,喜憂參半。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