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約半個時辰後,待等衛卿馬括聞言來到時,就看到釐侯韓武神色焦慮地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釐侯?”
馬括進屋後拱手拜道。
“你來了。”釐侯韓武轉過頭來,在看到馬括後點了點頭。
見釐侯韓武滿臉凝重之色,馬括有些納悶地問道:“不知釐侯召見下官,所為何事?”
隻見韓武欲言又止了幾番,在足足遲疑了半響後,這才悵然說道:“悔不聽你所勸……騎劫兵敗身亡,上穀郡,已落入魏軍手中。”
“什麼?!”
衛卿馬括聞言頓時色變。
事實上,當初釐侯韓武任命騎劫取代樂弈時,馬括就極力反對,隻可惜韓武並未聽取。
不過後來,當騎劫在上穀郡接二連三地擊敗魏軍時,馬括便漸漸不再反對——就跟許曆、秦開、韓武等人一樣,馬括當時也產生了那樣一個錯覺,誤以為騎劫的才能其實能夠取代樂弈。
沒想到,距離騎劫上一份捷報送達薊城僅數日,騎劫就戰敗了?
見馬括麵露震驚之色,釐侯韓武遂將顏聚、趙蔥二將的說辭又重複了一遍,最後帶著幾許恨意說道:“騎劫有勇無謀,誤中魏軍詭計而不知,竟葬送了我十餘萬兵將……”
“……”
衛卿馬括張著嘴,久久不知該說什麼。
誰能想到,此前接二連三打敗魏軍的騎劫,僅一場敗仗就葬送了上穀郡防線內幾乎所有的韓軍精銳,似北燕軍、漁陽軍、上穀軍、代郡軍,全部沉沒。
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敗仗,可以說是徹徹底底地將他韓國推向了覆亡的深淵。
『……』
馬括深深看了一眼釐侯韓武,眼神中帶著幾分埋怨。
他忍不住暗自歎息,倘若韓武並非那樣多疑,能給樂弈、司馬尚二將更多的信任,有此二將坐鎮範陽,兼之又有秦開、許曆、靳黈、暴鳶等諸將,縱使上穀郡邊界駐紮有二三十萬魏元(元邑偽政)聯軍,亦不見得能輕易突破這道他韓國的最後防線。
然而,事到如今再計較這些,為時已晚,與其指責或者埋怨釐侯韓武,倒不如想想該如何善後。
可是一想到當前的局勢,馬括就不由地一陣絕望。
想想也是,漁陽軍、上穀軍、北燕軍、代郡軍,這四支他韓國最後的精銳在這場敗仗中徹底葬送,雖說薊城這邊尚還有兩三萬的士卒,可這些士卒當中,有七成是為了抵抗魏國的湖陵魏軍而臨時征募的民兵,隻有寥寥數千人才是薊城的王師,這讓他們如何抗拒魏國的軍隊?
反觀魏軍,陸上有河內軍、魏武軍、鎮反軍、鄢陵軍四支魏國精銳,還有叛臣元邑侯韓普率領的十餘萬叛軍,合計兵力多達三十萬;而水路,魏國的湖陵水軍占據津港與海河入海口數月,雖巨鹿守燕縐拚儘全力希望能擊敗這支魏國水軍,卻奈何魏國的戰船堅固巨大,兼之又有拋石機、連弩等遠程兵器,多次叫燕縐麾下的巨鹿水軍黯然敗退。
據馬括前些日子所得知的消息,此時巨鹿守燕縐麾下的水軍,隻剩下樓船四艘、艨艟七八艘、小舟二十餘,在依舊保存有至少七成戰船的魏國湖陵水軍麵前,簡直可以說是慘淡。
唯一可稱作僥幸的是,魏國湖陵水軍隻能在水戰中逞威,陸戰未見得是韓國軍隊的對手,是故,他韓國尚能穩穩地守住薊城,否則,薊城恐怕早在一兩月前就已經被魏軍攻破。
上穀郡淪陷,四支精銳儘喪,而巨鹿守燕縐麾下的巨鹿水軍,亦在魏國湖陵水軍麵前敗多勝少,馬括實在無法想象,這個國家還有什麼能抵擋魏國的軍隊。
然而,釐侯韓武卻似乎並未就此放棄,他對馬括說道:“我已下令征調「沮陽」、「漁陽」等地的守軍,又下令在城內征召士卒,希望能儘快湊出一支軍隊,抵擋魏軍……”
“沮陽?漁陽?”
衛卿馬括麵色微變。
要知道,沮陽乃是上穀郡的郡治,而漁陽乃是漁陽郡的郡治,這兩者皆是他韓國戒嚴北方草原異族的軍鎮重城,而如今聽韓武的意思,似乎要將守衛當地邊關的、最後的上穀軍與漁陽軍,調到薊城抵擋魏軍。
說實話,馬括並不讚同這種做法,因為在他看來,這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即‘拆掉’了戒備草原異族的最後防衛力量,用來抵擋魏軍。
暫且不說這點兵力是否能夠擋得住三十萬魏元聯軍,一旦調走沮陽、漁陽兩地的最後防衛軍隊,這是否會引來草原異族的趁火打劫呢?
在沉思了片刻後,衛卿馬括拱拱手,低聲說道:“釐侯,若是魏軍實在不能抵擋,不若就……就降服於魏國吧。”
“你說什麼?!”聽聞此言,釐侯韓武麵色大變,瞪著眼睛怒視著馬括。
見此,馬括遂解釋道:“魏韓之戰,乃中原內戰,且魏軍向來治軍嚴明,並不會濫殺無辜;但北方的異族……”他搖了搖頭,旋即又接著說道:“在我看來,魏軍此番隻為使我國屈服,怕是並未打算染指代郡、上穀、漁陽,我國此番……”
他看了一眼釐侯韓武,雖見後者滿臉鐵青,但他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騎劫一戰葬送我國最後的兵力,這場仗,我大韓已經敗了,雖然不甘,然眼下唯有求和,倘若釐侯執意要調來沮陽、漁陽等地的最後守軍,就怕草原異族趁虛而入,占據代郡、上穀、漁陽……據下官所知,以楚國為首的諸國聯軍,目前正在猛攻魏國本土,相信這些魏軍在迫使我大韓屈服之後,並不會在此久留,定會立即撤退,試問,倘若沮陽、漁陽等地最後的守軍亦戰亡於與魏軍的戰爭,那麼,待等魏軍撤離之後,我國將如何抵擋趁火打劫的草原異族?……怕是隻能眼睜睜看著國人被異族屠戳。”
不得不說,馬括的分析條理清晰,很有道理,但奈何釐侯韓武卻聽不進去——事實上,馬括那句「我國已然戰敗」,就足以讓釐侯韓武火冒三丈。
弟弟韓王然在臨死前托付給他的韓國,豈能屈服於魏國?!
更何況,魏人與叛臣元邑侯韓普,那可是弄出了一個「元邑政權」啊!
當即,釐侯韓武怒斥道:“馬括,你非是有異心吧?”
聽聞此言,馬括亦是大怒,心說要不是你用騎劫、顏聚、趙蔥三人撤換了樂弈與司馬尚二將,局勢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想到這裡,馬括不亢不卑地說道:“釐侯,下官隻是就事論事。……在下官看來,當釐侯用騎劫撤換樂弈時,就注定此戰已無法挽回……既然已無法挽回,何不暫時屈服於魏國,以保全國家?難道一定要戰到我大韓再無可征之士,叫草原異族趁虛而入,殘害我大韓的子民,介時釐侯才會幡然醒悟麼?”
“……”釐侯韓武依舊怒視著馬括,馬括坦然回視。
二人對視許久。
旋即,釐侯韓武這才歎了口氣,悵然說道:“是我失態了……然這場戰爭,並無屈服的可能。”說罷,他見馬括麵露驚訝之色,遂解釋道:“想來你也聽說了,元邑侯韓普那個叛逆,在元邑擁立了一個傀儡作為所謂的大韓君主,此舉得到了魏軍主帥燕王趙疆的認可與支持。換而言之,此番我薊城戰敗,則新君(韓佶),定會被那名傀儡所取代,而我大韓,亦將淪為魏國的附庸……這並不隻是意味著我王室正統將就此覆亡,亦意味著,我大韓將淪為魏國砧板上的魚肉,待等他日時機成熟,或有魏人會叫那傀儡獻國於魏國,介時,魏國吞並我國,世上再無我大韓……”
“……”
聽聞此言,衛卿馬括心中一震。
還彆說,雖然釐侯韓武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疑神疑鬼,但他的眼光卻依舊犀利,當他得知魏人教唆元邑侯韓普弄出了一個「元邑政權」後,他就知道,他薊城已不存在向魏國屈服的選項——倘若他薊城戰敗,則他薊城政權會立刻被元邑偽政所取代,他侄子韓佶的新君之位,亦會被某個魏人推出來的傀儡所代替。
倘若他韓國介時已失去了反抗的力量,魏國會放棄這塊已送到嘴邊的肥肉?
因此在釐侯韓武看來,所謂的向魏國臣服,這是根本不存在的的選項——敗,即是亡!
良久,衛卿馬括長長吐了口氣,他終於明白,並非是釐侯韓武不顧國民的安危,欲征集他韓國最後的兵力與魏軍做困獸之鬥,而是這場戰爭,他韓國從一開始就沒有臣服或者投降的選項。
想到這裡,他麵帶苦澀地對釐侯韓武說道:“釐侯召見下官,不會是想讓下官……執掌這支軍隊抵禦魏軍吧?”
釐侯韓武沉默了片刻,神色莫名地說道:“如今薊城內,我唯一信得過的,就隻有你了……”
聽聞此言,馬括咧了咧嘴,但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因為在他看來,縱使釐侯韓武征調來沮陽、漁陽等地的最後守軍,亦擋不住三十萬魏軍——或許釐侯韓武認為尚有幾絲擊退魏軍的希望,但在馬括看來,充其量隻不過是延後了國家覆亡的時間而已。
除非諸國聯軍恰巧在這個時候擊敗了魏國,迫使這些魏軍返回魏國本土,否則,唯一能拯救他韓國的,恐怕就隻有奇跡了。
但……
回想起父親馬奢臨故前仍叮囑自己報效國家、輔佐君主,再想到韓王然生前對自己的知遇之恩,馬括臉上閃過一陣陰晴之色,旋即,隻見他長長吐了口氣,目視著釐侯韓武神色堅定地說道:“馬括……接令!”
釐侯韓武愣了一下,仿佛是從馬括的麵色中看到了些更深層的東西,難得地拱手說道:“拜托了。”
當日,薊城朝廷拜馬括為上將,攜顏聚、趙蔥等幾名將領,率領薊城一帶最後的兩萬士卒,出征抵禦魏軍。
為了敢在魏軍進兵前搶占先機,馬括下令軍隊急行,使麾下兩萬餘士卒在兩日之內抵達「涿城」,且連夜築造防禦設施。
同時,馬括使人在城內張貼檄文,鼓勵縣人保家衛國,踴躍參軍。
數日後,魏國軍隊的細作,將「涿城」的情況回稟燕王趙疆。
當時趙疆聽罷後,笑謂麾下諸將道:“北燕、漁陽、代郡、上穀四軍皆沒,薊城竟尚有抵禦我軍的鬥誌,誠然勇氣可嘉!……話說,這個馬括何許人也?”
不得不說,魏軍諸將中聽說過馬括的,還真是寥寥無幾,最終,還是降將司馬弢代為介紹道:“馬括此人,乃前上穀守馬奢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