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由郎清江今夜才打算偷偷溜走來看,宋王顧是及其手下應該早就來到巴中,目的顯然是為了防止郎清江逃脫。不然,郎清江絕沒有必要一直等到現在。
隻是郎雲山的緩兵之計並沒有得逞,最終郎清江還是落入了宋王顧是手中。
早在順天府時,吳崢隻知道郎清江是投靠了秦王顧凡與太師柳史青。至於其何時又轉投了宋王顧是,還是早就投靠了宋王顧是,在柳史青手中隻不過是做宋王的臥底,就不得而知了。
而郎清江又為何要背叛宋王顧是,導致被千裡追蹤並堵截在巴中,最終不得不束手就擒的原因,吳崢一時就更難以弄清楚了。
不知是因為修為被禁早已喪失了反抗能力,還是熟知對手太強大,遠遠看到郎清江沒有絲毫反抗,任憑宋王顧是的手下將其五花大綁,吳崢趁著天色未明之際迅速回到了郎府客廳,重新回到身體之內。
而這時,郎雲山才剛剛講到其家祖智育公待天下太平之後,返回崆峒山遇見慈林道長的經過。
“……。從慈林道長那裡,家祖智育公終於得悉刻有《黃庭經》金箔的來曆。原是上古時期廣成子得道成仙之前留給軒轅黃帝,軒轅黃帝正是參透了刻在金箔上的《黃庭經》而得道飛升。後來,這金箔上的《黃庭經》又輾轉流傳到道教鼻祖老子手中。故此,後世之人便誤以為是老子所留。所以才有了江湖中流傳的那四句頌子:太上妙法留人間,肉眼凡胎識之難;且書金箔分上下,憑君珍藏待有緣。
最終,太上老君騎青牛西出函穀關之時,將之留在了崆峒山,也算是物歸原主。從此,這刻在金箔上的上下兩部《黃庭經》經文,便成為崆峒山的鎮山之寶。”
“哪又是如何落入郎家人之手的?”
“宋王殿下有所不知,天下太平後不久,江湖中竟然流傳出一則消息說崆峒山存有可讓人成仙了道的密寶,從而為崆峒山又引來一場浩劫。當時的崆峒派掌門眼見山門即將不保,為了不讓鎮山之寶被人搶走,便在僅存的十餘名弟子中挑選了二人。其中之一便有送還金箔回山門的家祖智育公,另外一人卻至今無人知道是誰。
由這兩名弟子分彆帶著半部《黃庭經》偷偷下山還俗,希望有朝一日崆峒山重整山門之際再送還回去。”
“後來呢?”
又是喬俊忍不住追問了一句。
“唉,人算不如天算。誰知家祖智育公還俗返鄉之後,剛剛娶妻生子不到兩年竟暴病而亡。當時郎家家人無人知道刻有《黃庭經》金箔之事,隨著家祖智育公的離世而去,此事竟然湮滅下來。”
郎雲山說到這裡的時候,天色已經微微發亮,而門外突然走進來一位身穿夜行衣的武林人士,徑直進入客廳俯首在黃季耳邊輕聲說了幾句,隨即轉身離開,迅速消失在了郎府的大門之外。
眼見黃季轉頭看著坐於上位的宋王顧是微微點點頭,吳崢自然心知肚明,這是來向黃季彙報已經抓獲郎清江的消息。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剛才發生在城外的一幕,應該是出自先生黃季之謀劃。
“郎家主請繼續。”
心中有數的宋王顧是不由催促了郎雲山一句。
不知是不是感覺到了什麼,郎雲山聞言之後,頓了頓才接著說道:“直到二十多年前,府中翻修舊居,並請來歐陽大俠想要設置部分防禦機關時,才於無意之中得到了家祖智育公藏於牆壁間,刻有《黃庭經》下部經文的金箔。當時並未覺得如何,隻當是家祖出家修道時出於虔誠而故意把《黃庭經》經文刻在了金箔上。後來因見歐陽大俠對此十分感興趣,便把金箔當做嫡孫清江拜師的見麵禮贈與了歐陽大俠。”
“郎家主又是如何得知了《黃庭經》真實由來的?”
既然已經捉到了郎清江,宋王顧是也就不再著急,反倒表現出對《黃庭經》的極大興趣。
“郎家主不遠千裡傳訊,難道僅僅是為了講述以上內容嗎?”
歐陽玉衡卻顯得有些不耐煩了。聽其話意,若僅僅是為了這樣一個長長的故事,他們父女二人是絕不會千裡迢迢趕來巴中的。
“殿下,歐陽大俠稍安勿躁。自從二十多年前把刻有經文的金箔贈與歐陽大俠之後,又過了五年,家人在整理地窖時,意外發現了一本智育公親筆書寫的小冊子。冊子中所記載的,便是以上老朽講述的《黃庭經》的由來。不過,在小冊子最後家祖智育公還留下了一句即為隱晦的話語。至今十五年來,郎府上下無人參透那句話的含義,故此才想請歐陽大俠前來商榷一二。”
聽郎雲山說到這裡,不僅是歐陽玉衡,吳崢也是內心一動,不由揣測道:難道這刻在金箔上的《黃庭經》還牽連著其他什麼秘密不成嗎?
反觀高坐於上位的宋王顧是,卻依然是一臉的淡然。這不能不讓吳崢懷疑,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了郎雲山所說,其先祖智育公留在小冊子上的那句話?而去,正是從玉麵風流花弩郎郎清江那裡得知的?
甚至,由此吳崢還推測到,宋王顧是帶人馬千裡迢迢追到巴中,堵截郎清江的目的,會不會也與此有關呢?
此時客廳內出奇的沉靜,沒有一個人開口追問郎雲山,包括喬俊這次也忍住了,不過大家的目光卻都盯著郎雲山臉上。
郎雲山並沒有要吊大家胃口的意思,隻是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終於說出了其先祖智育公留下的那句晦澀難懂的話。
“家祖在小冊子最後這樣寫道:‘自古人心難測,天心愈難測。世人但知‘太上妙法’之妙,卻不知人之機緣尤妙。師尊曾有言在先,得金箔者未必得妙法,得妙法者未必能升天。自古仙道渺渺,莫如安享凡俗富貴。倘得之者能有此心,可將金箔送還崆峒山,其富貴自至矣。”(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