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怎麼可能,班昭不過寫了一本書而已,就得到如此評價嗎”鄧綏不理解。
呂雉等人側目過來,“那班昭有何本事,就算寫的書是荒謬之言,又如何能誤許多女子,並遺禍千年”
“理論上來說,班昭的書隻是一個引子,真正讓班昭書籍擴大影響範圍的是受到益處的男人們,等到最後大勢形成,女子們也成為了添磚加瓦的一員,從這方麵來說,班昭是女子之大賊,也不算錯。”史詩道。
也許班昭本質上並不是讓女子們處境變得悲慘,可是那把捅向女子們的刀,的確出自班昭之手沒錯。
“這倒讓本宮有些好奇那本女誡的內容了,想必再過不久應該就能在山海閣看到了。”呂雉感興趣道。
因為鄧綏時期的班昭還沒有寫出那本書,他們就算想看也看不到。
“班昭的書寫成以後,並沒有馬上受到影響,而是很多年以後,被男人們拿起來做攻擊女人們的武器。”
“女誡明確盛行於明清時期。”史詩道。
“應該再往前推,宋元時期就不怎麼樣了。”時修道。
“確實,如果說明清對女子們的壓迫是精神壓迫和身體殘害,那宋元時期就是實打實的身體傷害。”史詩道。
“男人們為什麼要攻擊女人”嬴政等男人們疑惑道,很是不理解其中邏輯。
這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就不說一視同仁的嬴政了,就說劉邦,也是封過女候們的帝王。
可能他們的確想不出,他們這麼對女子,已經是巔峰,之後女子的地位們一路走低。
“這點等以後你們會知道,現在我想明確告訴鄧太後,山海閣並不歡迎班昭過來。”史詩看向鄧綏道,第一次明確表達對客人的不喜。
“好,我暫時不會帶班昭過來,等我們看過班昭的女誡內容再說。”鄧綏眼眶微澀道,因為她和班昭的感情真的很好,卻不想在後世,班昭的名聲會如此之差。
沒讓眾人等多久,很快山海閣來了一位新客人,對方為山海閣的食客們帶來班昭的女誡內容。
對方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看到山海閣眼中很是好奇。
見到山海閣的眾人,她也不羞怯,落落大方的走進來道“這裡是食肆嗎我聞到了食物的香味。”
那種味道她以前從沒有聞到過,更彆說吃了。
“這裡的確是食肆,不知客人名諱”史詩笑著問道。
“小女蔡琰,字昭姬。”新的食客道。
“蔡昭姬蔡文姬”史詩和時修兩人震驚的對視一眼。
“怎麼,這個女孩很有名嗎”劉邦問道。
“蔡文姬,三國人士。”史詩道。
劉邦“”哦,東漢的尾巴梢啊,心情瞬間就差了呢。
“什麼三國我乃漢人。”蔡文姬眉頭微皺道。
“這話乃公愛聽。”聽到漢人,劉邦頓時眉飛色舞。
“三國的意思是,你所在的時代馬上就要亂起來了,屆時漢朝皇室衰弱,天下將變成三足鼎立之勢。”
看到還很年幼的蔡文姬,再過不久,對方無憂無慮的生活就會像鏡子一樣破碎,往後儘是傷痛。
“天下三足鼎立那三方都是誰”蔡文姬皺眉道,看著史詩很是狐疑,疑惑史詩怎麼知道的天下大勢。
“山海閣可以聯通不同時代的人,店主和副店主則來自未來,既然你來自東漢末年,那你可知鄧太後和班昭”鄧綏心頭忐忑道。
此時她居然有些膽怯,既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未來,又極不希望知道自己的未來,如此矛盾,直把鄧綏心拉扯的難受。
“鄧太後和班昭,熹皇後和曹大家啊。”蔡文姬想起來道。
“你可知班昭的女誡內容”鄧綏問蔡文姬。
“女誡,的確讀過,曹大家雖然文采不錯,可內容著實荒誕。”蔡文姬毫不客氣道。
“怎麼個荒誕法”劉邦等人好奇。
“女誡裡麵說男人能娶二妻,女子卻不可侍二夫,提倡女子守寡,對自己夫君從一而終。”蔡文姬嗤笑道。
嬴政、劉邦、呂雉等人震驚,“讓妻子為死去的丈夫守寡,開什麼玩笑”
“女人守寡,孩子怎麼辦人口問題怎麼辦”劉徹嘴角劇烈抽搐道。
他為帝期間,出擊匈奴,雖然有勝,但己方將士同樣損失慘重,這意味著他一朝的寡婦人數激增。
而他對寡婦們的態度呢是鼓勵她們再嫁。
寡婦們要是不再嫁,孩子難道能自己憑空生出來很是缺少人口的劉徹對此深有體會。
“這也就算了,她說她的,大家該嫁還是嫁,最讓我討厭的是女誡內容中對女子貶低,曹大家認為女子本弱,應該以夫為天,不管自己夫君是好是壞,皆不可違背,如果遇到公婆、叔姑刁難,不管事情如何,一律都是兒媳的錯,若是照女誡看,朝廷直接把犯人們斬首,還費心斷什麼案啊。”蔡文姬道。
“夫君是壞的,也要包容,嗬。”呂雉冷笑,目光落到劉邦身上,充滿諷刺。
她要是真如女誡所寫的那樣做,隻怕能被劉邦害的渣都不剩。
“說的不錯,事情應有對錯,而不是因為兒媳的身份就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那不叫賢惠,叫愚蠢。”嬴政點頭。
“還有就是曹大家說女子隻需要熟練女紅等事物就行,不需要太過有學問,可問題是曹大家自己就才華橫溢,還續寫了史書,她也因其才華備受讚譽,更是入宮給皇室子孫為師,在鄧太後臨朝稱製時進言乾政,這可不是她靠賢惠做到的。”蔡文姬微有微詞道,覺得班昭明顯是說一套做一套。
“也許,班昭寫女誡是意在告誡外戚,以女子們喻外戚呢”鄧綏喉間忍不住乾澀道。
班昭女誡書中的女子們太過卑微,可實際情況是風氣讚揚改嫁,鄧綏就突然想到,女誡中的女子們未必指的是女子,還有可能是外戚。
女子們是外戚,男人們是天,不就是在告訴外戚,男人\帝王才是天,不可逆天嗎。
“閣下說的不無道理,班昭時期外戚的力量的確不小,不過那又有什麼用呢”
“縱觀兩漢,熹皇後對漢朝的功績能與前漢的呂後相提並論,熹皇後就是後漢的呂後,不同的是呂家外戚囂張跋扈,鄧家外戚謙恭守法,相同的是兩家在臨朝稱製的太後去後,家族都被清算。”蔡文姬道。
“鄧家在鄧太後死後像呂家一樣被清算”鄧綏不敢置信。
“為什麼”她一直小心謹慎,以呂後和呂家外戚為前車之鑒,臨朝稱製後處處約束家人,怕的就是鄧家落得和呂家一樣的下場。
可是為什麼,她鄧家外戚明明沒有如呂家外戚那樣囂張跋扈,最後也遭到了清算
鄧綏不敢置信,可是心底深處,卻傳來石頭落地的聲音,那就是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她極力想要避免的最壞結果。
“難道是鄧家權傾朝野讓皇帝忌憚”劉邦有些尷尬道,想給滅了鄧家的後世子孫找借口。
“沒有啊,鄧太後生前約束娘家,鄧家並沒有權傾朝野,除了鄧太後掌權外,鄧家和其他世家並沒多大不同。”
“是帝王不滿鄧太後生前不肯還政,等鄧太後死後,就清算了鄧家,後來要不是有朝臣求情,鄧家人能全都死光。”蔡文姬道。
“這麼說鄧家下場比呂家好一點。”呂雉挑眉道。
其他人沉默,覺得不比較這個也罷。
“你說鄧太後也是,她隻是一個太後,乾嘛一直把持朝政,既然帝王已經親政,那就趕緊還政啊,要是早點還政,說不定鄧家外戚就沒有後來之禍了。”劉邦硬著頭皮昧著良心說道。
哪怕通過了解,知道鄧綏這個太後對大漢算是殫精竭力,可是對方不肯還政於帝王,還是讓劉邦這個劉家祖宗很有意見。
就像他說的,鄧綏要是早點還政,說不定鄧家不會覆滅。
鄧綏一愣,低下頭去,心裡懷疑,真的是她做錯了嗎
如果她還政可以保全家人的話
“此言差矣,熹皇後執政期間,大漢天災不斷,是熹皇後力挽狂瀾,興滅國、繼絕世,才讓大漢延續下去,若不是熹皇後,而是換了後麵的帝王上,大漢早一百年就滅亡了。”蔡文姬不高興道。
劉邦聞言尷尬,還有些不服,“後麵的帝王難道就沒有資質出眾之輩”
他不信自己那麼多後世子孫,都比不上鄧綏一個。
事實證明就是如此,東漢鄧綏之後,還真沒有一個能和鄧綏比肩的。
“自漢光武帝傳承至今,大漢共有十三位天子,其中四位還沒到親政的年紀就早早夭折,剩下的除了漢光武帝和孝明帝外,其餘帝王全都沒有活過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歲,這個年齡讓劉邦呼吸一窒,再一想還有夭折的帝王,帝王換的如此頻繁,江山不亂才怪呢
在這之前,漢朝人對鄧綏的印象隻有臨朝稱製的太後,直到現在,他們終於清晰認識到,鄧綏真的可以比肩呂雉。
不是說鄧綏的執政水平和呂雉相當,東漢天災多,鄧太後的執政手腕說不定比呂後還要高。
是因為鄧綏這個太後對東漢的重要性。
雖然鄧綏並不是東漢的開國皇後,可對方的的確確跟呂雉一樣,為大漢續了命。
沒有呂雉,就沒有西漢;沒有鄧綏,就沒有東漢
“你說的沒錯,鄧太後要是還政,大漢說不定早就亡了。”劉邦不得不承認道。
就東漢帝王們的壽命,就算他們真的有才,也活不到任意施展的時候,倒是鄧綏,年齡合適,也有手腕。
“我要還政,我不能為了大漢江山致我的親人們於不顧,他們明明什麼都沒有做錯”鄧綏突然崩潰道。
她為大漢付出一生,越是如此,她鄧家的未來才越讓人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