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邵氏困局】_調教香江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都市言情 > 調教香江 > 216【邵氏困局】
背景色:字体:[]

216【邵氏困局】(1 / 2)

由於香港電影的提前繁榮,此時港片的影片質量與觀眾口味都提升了不少,如此造成的結果是香港電影圈愈發的混亂。

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開張,甚至不乏對電影不是很懂,但卻願意投入全部身家拍電影的人。似乎隻要進入電影圈,人人都可以做康劍飛,可以一飛衝天、身家億萬。

這些小型的電影公司,大多粗製濫造,影片質量極其低下,十部電影中九部都無法在幾大院線上映。

不能上映他們拍來做什麼?

彆忘了除了四大院線之外,還有不少街坊影院和鄉村影院,骨頭難啃也有肉啊。

在另一個時空裡,1980年的香港影院總數量是83家,1981年因為股市和樓市狂跌,經濟不景氣之下,影院總數反而降到82家,不過1982年卻猛漲到89家這一年是港片繁榮的開始)。

可現在卻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康劍飛亂入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港片的提前繁榮不僅使得香港新增大量小型電影公司,而且使得影院數量也不停增長。除了金公主院線新開4家電影院外,還增加了不少零散小影院。

如今才1981年初秋,香港的影院總數量已經增長為88家。

那些小電影公司生產的劣質影片,就是在為數眾多的零散小影院裡放映,雖然打死也隻能賣出幾十萬票房,但足以讓他們收回成本還小賺一筆了。

特彆是那些非法情se影片,一張床一台攝影機一男一女就可以成片,根本都不拿去電檢處送審,拍完之後直接在地下影院上映。

香港電影繁榮加速的同時,邵氏影業卻在提前衰落。

邵氏衰落的標誌,不在其每年的產片數量減少。恰恰相反,它今年的產片量暴增,僅上半年就生產了17部電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是因為邵氏的電影上座率太低,每部電影上映不了幾天就得提前落畫。而邵氏院線一個大攤子在那裡放著,不放電影每天都得虧錢,所以邵氏不得不增加影片產量,以滿足自身院線的需求。

如此一來就造成一個惡心循環,電影質量低劣造成上座率低下,上座率降低造成單部影片上映天數減少,上映天數減少就必須拍更多電影來彌補片源的稀缺,而為了拍更多電影就必然會減少單部電影的製作成本,製作成本減少之後就會導致電影質量下降。

這是一個死結,根本解開不開。

邵氏影業公司與邵氏院線公司,兩家本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公司,現在卻互相拖累,成為了彼此的包袱。

邵一夫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卻對此一籌莫展。

跟邵一夫比起來,康劍飛這個老板算是很清閒的。邵氏兄弟公司剛建立起來的時候,邵一夫已經是個大富翁,當時他已經51歲了,仍舊親自導演或監製影片。而邵一夫入股tvb時,已經60多歲了,可卻天天吃住在片場指導工作。

無論是邵氏影業還是無線電視台,都是邵一夫的心血,他一個都無法舍棄。

不過現在電影這一塊已經愈發不景氣了,加上方怡華一個勁地吹枕邊風要發展電視台,使邵一夫不得不偏袒tvb這個小兒子,漸漸減少對邵氏影業這個大兒子的扶持和關注。

華人新秀歌唱大賽是華星唱片公司舉辦的,而此時的華星公司還隻不過是tvb的一個部門,旗下沒有一位簽約歌手,隻負責幫tvb代理唱片發行和音樂製作。

在另一個時空,第一屆華人新秀歌唱大賽本該是1982年才舉辦,可現在邵一夫將更多的資金與jing力轉移道電視台,造成歌唱大賽提前一年舉辦。

歌唱大賽舉辦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為華星唱片培養簽約歌手,也是為電視台培養明星,並且還順便增加了tvb綜藝節目的收視率。

第一屆歌唱新秀大賽已經落下帷幕,第一屆歌唱大賽的冠軍是韋綺姍,成為華星唱片的第一位簽約歌手沈殿霞、趙雅之、石修等人,雖然早在華星公司發過唱片或單曲,但並未正式簽唱片合約)。

隨後的幾天,簽在娛樂唱片公司的鄭邵秋、羅文等人,全部轉檔到華星唱片。同時,華星公司向記者宣布,公司從無線電視台旗下的部門公司,正式轉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唱片公司。

…………

…………

半島酒店茶餐廳。

香港影人喜歡在這裡喝下午茶的習慣,就是邵一夫掀起的,到老了都還沒改掉。

此時邵一夫就與小妾方怡華坐在茶餐廳裡,慢慢悠悠地喝下午茶,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享受那片刻的輕鬆。



最新小说: 靠震驚體與大佬一起修煉後 我,圈錢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戰國生存指南 我在上古養凶獸刑不刑 一人之下的儒修 娘娘她今天又被彈幕劇透了 蛇胎產子,惡詭托生 夜斬仙 半島:從龍套到忠武路影帝 重生風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