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飯店,李翰祥小心擦拭著一個筆筒,說道:“康先生,這次多謝你了,不然我還不知道上哪找投資。”
“舉手之勞罷了。”康劍飛笑道,心裡多少有些感慨。
這李翰祥當年乃是邵一夫手下一員大將,叛出邵氏跑去台灣,在國泰與聯邦兩家院線的支持下,於台灣建立起自己的國聯電影王國。60年代的台灣影壇,可以說就是國聯影業的天下,當時一大半的台灣電影明星,都是李翰祥栽培出來的。
可惜國聯影業經營不善,隻得宣告倒閉,最後其在台灣的片場和發行渠道,全部被剛興起的嘉禾繼承,為嘉禾的壯大提供了重要資源。
昔日的台灣電影霸主,隻能灰溜溜的回到香港,靠給邵氏拍電影為生。為了能夠拍電影糊口,不得不北上與內地合作,結果被台當局封殺。
拍了兩部電影後,當年力邀李翰祥北上拍片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澳門王何賢先後病逝,李翰祥又跟內地的電影廠鬨矛盾,導致無片可拍甚至宣布從此“息導”。
一代名導、電影大亨李翰祥,混成如今這步田地也算是悲哀了,為了給新片《火龍》拉投資,他還不得不拉下臉來找康劍飛這個小輩要錢,前段時間跑了5趟都沒見到康劍飛本人,最後還是找的林清霞幫忙。
李翰祥買的那些古董家具,如今已經搬到北直門外的倉庫,準備當做道具拍完戲後再運回香港。現在把弄的小物件,則都是康劍飛的分贓所得,李翰祥幫忙鑒定的同時,算是和康劍飛拉近感情聊聊天。
“咦。”李翰祥突然盯著手中的木質筆筒,片刻之後,他揉了揉眼睛苦笑道,“康先生,你淘到真正的好貨了。”
康劍飛問道:“這筆筒比那些瓷杯瓷碗還值錢?”
“古玩哪裡能用錢來衡量,”李翰祥無語地說道,“你手上拿的明宣德官窯雞心碗,雖然屬於珍品,但存世量也不小。這個筆筒卻不一樣,全世界獨一無二啊。”
康劍飛笑道:“這麼厲害。能不能賣個幾千萬美金?”
“額,幾十萬美金都沒人肯買。”李翰祥說道。
“那你還說全世界獨一無二。”康劍飛根本不懂行情,更不知道此時的中國古玩價格要遠比後世低得多,畢竟價錢還沒被內地的玩家及國際拍賣行給炒起來。
李翰祥歎氣道:“我先前也沒注意,現在把筒身的汙垢擦淨。才發現這個筆筒是秦少遊用過的。”
“秦少遊是誰?這名字好耳熟。”康劍飛虛心請教。
李翰祥忍住翻白眼的衝動:“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康劍飛這才你反應過來。笑道:“你直接說秦觀嘛。”
“這筆筒應該是個女子送給秦少遊的。”李翰祥說著將筆筒扔給康劍飛。
康劍飛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刻著《鵲橋仙》的詞句,落款前還寫著“贈君少遊”等字樣,筒身上還刻畫有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可惜這筆筒常年被用來當做穀盅,用來舀糧食穀物,筒口已經被磨損得不成樣子。
李翰祥見康劍飛鬱悶地看著筒口,笑著安慰道:“你也彆心疼。也有可能不是秦少遊本人的,筆筒的主人或許隻是跟秦觀同字或同名,畢竟《鵲橋仙》完全可以用來做男女之間的定情詩。”
“我倒無所謂,反正對這種東西沒多大興趣。”康劍飛轉開話題,問道,“李導拍完《火龍》有什麼計劃沒有?”
李翰祥搖頭道:“暫時還沒想好。”
康劍飛問道:“有沒有想過把《慈禧傳》拍完?”
李翰祥精神一震,說道:“想,當然想,康先生有意向投資?”
“投資可以,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康劍飛說道。
《慈禧傳》分為《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同治中興》、《變法維新》和《八國聯軍》五個部分,如今李翰祥隻拍了前麵兩部就因資金不足而擱淺,他自然是想把電影全部給拍完。
“什麼要求,康先生儘管說。”李翰祥急切道。
康劍飛說道:“我想買下新昆侖。”
李翰祥啞然問道:“新昆侖隻是家小公司而已,也能入康先生法眼?”
康劍飛直白地說道:“我隻是想要《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的版權而已,賣不賣就看李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