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彆去管上一章了,湊合著看吧)
相比起1992年港片取得的輝煌,1993年一開始就露出了盛極而衰的征兆。而直到電影暑期檔來臨,這種衰落愈發明顯,六月份的電影票房集體萎靡。
92年的平均票價是33港幣一張,93年已經漲到了35塊5,但暑期檔開檔影片的總體票房卻下滑了近三分之一。
即便是程龍主演的《重案組》,首周票房也才勉強破1000萬,第二周票房跌幅極大,以那個票房趨勢來估算,程龍的新片本埠票房很可能隻有2000多萬,基本退回了十年前的水平。
不是說《重案組》不好看,而是長期以來的爛片,極大的打擊了觀眾購票觀影的積極性,再加上家庭錄像機的普及和盜版的猖獗,選擇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就更少。
相對而言,電影錄像帶的銷量,~無~錯~反而比以前有所提升。
如果我們用上帝視角來看,香港觀影人次最多的是1988年,之後的幾年都保持著一個極高的數值。但到了1993年就突然猛降,觀影人數退回到了1983年的數據,這是一個超級大跳水。
對於絕大多數香港電影製片公司而言,香港和台灣是主要票房市場,這兩個地方出現問題,這些公司將麵臨致命打擊。
6月份結束時,香港影壇哀鴻遍野,特彆是許多台商掐斷了投資,缺乏資金的香港製片公司紛紛倒閉或減產。
而片源的減少加上票房的下滑。引發了極為惡劣的連鎖反應――電影院撐不住了。
由於去年港片票房的火爆,院商們在今年初大肆投資興建影院。香港的影院總數量達到曆史之最,已然接近200家。
香港500多萬的總人口。卻擁有近200家電影院,其密度之大、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再遇到電影市場不景氣、片源奇缺,那些沒有穩定供片渠道的小院商最先完蛋,許多電影院剛建好就直接關門歇業。
如果在幾個月以前,有人說港片麵臨嚴重危機,那肯定會被人嗤之以鼻,嘲笑他杞人憂天。但到了暑期檔,稍微有點見識的電影人,都知道港片出問題了。而且是關乎他們生死的大問題。
7月初,香港電影從業者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導演協會、香港編劇協會、香港攝影師協會等多個團體,共同聯名上書港府,要求港英政府設立電影局,通過行政乾涉規範港片發展。
港府表示我很忙,沒空跟你們電影人玩小孩子過家家。
港府在乾什麼?
港督正在美國訪問尋求支持呢,他弄出個政改方案,想在回歸之前坑中國政府一把,香港的一些所謂自由人士也跟著起哄。現如今正鬨得一團糟。
康劍飛對於這種情況早有預料,他將這當成是香港影壇重新洗牌契機,是電影市場自我調節的表現。現下最最重要的是,保證夢工廠出品的電影質量。不能因為票房收入減少就壓製成本,那樣會死得更快。
在保證電影質量的同時,必須得有一兩部拿得出手、有票房號召力的影片。以此來刺激觀眾的觀影積極性。
吳雨森前赴美國拍攝的《變臉》是其中之一,另外康劍飛還準備拍一部純正的港片。這兩部電影分彆在半年後的聖誕檔和春節檔上映。
大浪淘沙,最後剩下的都是金子。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打響東方夢工廠的口碑。
“星仔,上車!”凱迪拉克的車窗搖下,康劍飛衝周星池招手道。
周星池疾跑幾步,上車問道:“老板,你找我?”
康劍飛讓司機開車,問周星池:“你下半年有片約嗎?”。
“已經接了一部。”周星池答道。
康劍飛非常直接粗暴地說:“推了。”
周星池為難道:“老板,是永勝公司的戲,不好推。”
“我會給向驊強解釋,”康劍飛掏出一個劇本扔給周星池,“你看看這個。”
“《功夫》?”周星池隻看到電影名就眼睛一亮,他從小就是李小龍的鐵杆粉絲,一直想拍一部真正的功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