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雷迪爾十分享受這樣的感覺,他戴著頭盔,穿戴著類似“鎧甲”一樣的衣服,一舉一動,皆能操作幾十噸的機甲行動自如,這種操控感異常美妙,這是全沉浸式體感座艙,因為身下的座駕是來自鷹國最頂級的高精尖工場,清遠學院重點實驗室誕生的“勝利誓約之劍”引擎,引擎的技術超越了現有的機甲範疇,要將這種引擎發揮出強大力量,操作方式,也必然大不相同。
任何操控,都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但體感座艙卻不同,穿戴著類似鎧甲的作戰服,上麵的傳感器無時無刻不在掃描人體的機能狀況,以至於可以將人體細微的操控願望,反映在機甲上麵。
而作戰服的手部位置,則是連接的握杆,上麵一脈相承著密密麻麻的按鈕鍵位,既保留了以往機甲精細操控的功能,又不失適應新一代機甲的性能。
那是一種超乎以往想象的掌控感。譬如傳統操控中要用機甲打一個曲肘衝拳,需要進行三次機動操作,三次機動操作,被很多流派分解,甚至讓頂尖的機甲操控專家測試,研究機甲戰神的操作規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或許可以將三次機動操作,減少到兩個半次,或者兩次。
這樣半次或者一次的差異,大概足夠在兩個同等級的機師之間,掌握了這種機動的機師可以在攻擊中比另一人多節約出短短幾秒的先機,高手交鋒,任何一點差異,都足以致命,更何況是幾秒鐘的罅隙?
所以這樣的機甲操控成果,已經足夠被很多流派,奉為不傳的機密,視若珍寶,隻給自己勢力的機師掌握。所以當今機甲流派眾多,國家級彆,也有很多操作機密。
當然每個人做一個機動的時間也不同,以機甲戰神的操作力,同一個招式或許隻是一眨眼的時間就施展了,而一位六級機甲師,可能就需要數以倍計的時間,這是個人修煉水平的差異,但總體而言,也繞不開基本的手動操作規則。
但眼前是顛覆。
曲肘衝拳,當雷迪爾下意識要做出這個動作的時候,細微的肌肉動作,就已經被作戰服接收,反應到了機甲層麵上,而如果他真的開始左手曲肘,那麼機甲計算機就可以認為機師是迫切需要進行這個動作,於是機甲會以最快速度做出動作,而這個時候雷迪爾右手肌肉傳遞出出拳的訊號,那麼機甲就會一拳擊出,完成招式。
這已經不能算是傳統的機動動作操作方法,肌肉,眼睛,整個人,都成為了操作核心。機甲,最真實的反映出機師的願望。
這幾乎顛覆了手速的概念。手速普遍用來作為機師的等級評定。當手速的高低,就是能作為駕馭機甲到哪一種程度的標誌。一些高性能的機甲,對機師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但機師到達一定的水平,好的機甲也就可遇不可求。機甲雖然普及,但差異也非常之大,一架高性能的機甲,相對次一級的機甲來說,造價,科技要求,製造工藝,一切的一切,也都是成幾何級彆上升的。
往往因為機甲不適合機師,造成機師操作浪費,有效操作率不高,也是製約機師發揮的要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名機師,都有自己相伴的定製機甲原因。
這些機師,本身和他們自己的機甲一樣出名。之於嘉德的“光明王”。
而在真理之盾機甲內,雷迪爾所感覺到機甲的性能是沒有一個天花板的,並不是簡化了手速,並不是以前三次操控完成一個招式,變成了兩次,一次操控。而是更為精細的分解了,分解成渾身每一塊肌肉的顫動,每一條筋腱的動靜,都能轉化成機甲操作,機甲也會相應做出反應,一個機甲招式,真要細分,或許現在已經變成了上百次整個身體各部位共同運動的結果。
這樣的操控,前所未有,更給人以沒有上限的感覺,仿佛自己的機甲操控力隻要一直提升,機甲的實力也就越強,沒有超出機甲性能限製的時候!
當然,或許唯一的限製,就是座艙屏幕左下角那個二十分鐘的停止活動倒數計時。
機甲功率以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能量運作,整個機甲就隻能活動二十分鐘。這是機甲材料的局限!
都瑞因攻來,雷迪爾下意識拔劍對攻,他能看到都瑞因的攻勢,也分析出,對方的操控力和他處於同一個水平,兩人是一個級數的機師,即已經是八級水平。雷迪爾看清楚了他的動作,也出手,隻是操控出手的那一刻,他就接連遞出數劍,後發先至的全盤接下了都瑞因的仰攻,並將他直接劈退。
“快!好快!”都瑞因機體倒飛,立足不遠處的監獄頂,他沒有想到,對方那看似笨拙的機體竟然抬手之間,就破掉了他的“春花秋月”招式。
而且,並不單單是快。
都瑞因赫然發現,離子刀的能量在交手間,竟然被削弱了百分之六十!如今正在緩緩補充,但引擎卻已經因為之前的高負荷運轉,機體傳來一陣不暢的顫抖。
而對方看上去,竟然絲毫沒有辛苦之色。
對方到底是什麼機甲?竟然有這麼強大的引擎?
要知道機甲能量劍對轟,拚的就是機甲的能量功率輸出,對機甲心臟的負荷是非常高的,有的機甲就是拚能量劍,拚到了引擎報廢,成為一攤廢鐵,這樣的情況,在戰場對決中,駕駛員機師的命運,可想而知。
用了大量資金打造,引以為傲的魅影,能量輸出竟然不及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