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到達了築基期,就開始有了神識。神識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神魂的意識。
神魂就是修者的魂魄,修煉之後,得到了提升後的叫法。其實,隻有到了化神期,魂魄才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神魂。
因為神魂是可以離體的,而魂魄不可以。但修真界,都把修士的魂魄,叫作神魂,慢慢地就變成了一種統稱。
肉體是通過眼、耳、鼻、舌、皮膚,將感知到的畫麵、聲音、氣味、味道、觸感,傳入大腦,由大腦判斷,做出下一步的動作。
而神魂隻有一種感知外界的感官,就是神識。
神識的感知,遠超過肉體,所以,完全可以代替肉體的感知。
但感知的範圍,要視修為高低而定,也就是說,修為越高,神識覆蓋範圍越大。
神識的感知,可以代替五覺,即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還可與其他神識,意識交流。
比如神識傳音,僅相互兩人聽得到,隻要不高於傳音者兩個大境界以上,是不能聽到的。
甚至,還可以傳遞看到的畫麵。
真正的神魂,離體後,可獨立思考,有獨立的記憶,合體時,與主體融合。
而他看到的那團墨藍色,透明霧狀體,就是自己的魂魄,也是發散出神識的本體,也就是說,魂魄發散出的神識,在看著自己。
有意思的是,大腦和魂魄,雖然是兩套獨立的結構。但是,大腦的想法,就是魂魄的想法,神識的感知,如肉體的感知,大腦和魂魄也會同時知曉。
做出的判斷,應對的方法,大腦和魂魄,也會完全地一致!
而神識的記憶方式,是將一切看到的東西,記在識海之內,用到時,隨時調閱。
但一些肉眼所見的文字,符文類的東西,是要通過大腦,然後,再轉入識海。因此,有了神識,不等於過目不忘。
而剛才看到的,似霧似海的東西,就是自己的識海,通過神識記憶的東西,都會存入識海內,隨時調用。
識海越大,證明神魂越大,神識也就越大。
楚淩瀟控製著神識,繼續向識海深處飛去。
在識海更深處,他看到了,在書內空間,消失在他額頭的金色珠子。
楚淩瀟有所猜測,金色珠子可能進入了他的腦袋裡。但真的在識海裡,見到他,還是有些驚訝。
珠子,金光閃閃,懸浮在識海之上。周身圍繞著透明的光膜,上麵有無數的經文,不停地旋轉。
這就應該是“佛法總綱”,他詠誦的往生經,應該就是來自其上。
楚淩瀟想著,這金珠在識海內,他以後可能會明悟更多的經文。
而且,從自己不能說出經文每一個字上看,這經文最少也是天級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