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半城麵色沉穩,波瀾不驚,仿佛一切儘在掌握之中。他對方嶽貢其人,早已了如指掌。這位賦稅官,雖職責所在,卻難以撼動他分毫。正如《孫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商海浮沉多年,蘇半城深知,規則之下,總有其暗流湧動的另一麵。
他的商途能鋪展至此等規模,背後自然有著不容小覷的庇護之力。即便他有意緩繳那些看似沉重的過往賦稅,方嶽貢亦隻能徒呼奈何。在蘇半城眼中,方嶽貢不過是帝國龐大機器上一枚儘職儘責的齒輪,而他自己,則是那遊離於常規之外,遊刃有餘的舞者。
權力,這二字在蘇半城心中,早已不僅僅是朝堂上的較量,更是商場上無形的較量。他深知,自己所倚仗的,不僅僅是金錢堆砌的堡壘,更是那盤根錯節、深不可測的人脈網絡。那棵庇護他的大樹,根深葉茂,非區區一方賦稅官所能撼動。
於是,麵對方嶽貢的追討,蘇半城隻是淡然一笑,心中暗自思量在這片商海與權力的交織之地,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方大人,久違了,彆來風采依舊,可安好?”蘇半城輕輕一掙,衙役的桎梏仿佛失了力道,他悠然自得地站定,目光中閃爍著幾分不羈與自信。仿佛《莊子》中的逍遙遊者,從容應對世間萬物。
方嶽貢麵沉如水,聲音沉穩而有力“蘇老板,請隨本官一行。”
蘇半城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故作訝異地問“哦?方大人此言差矣,蘇某自問行得正坐得端,不知何處竟能觸犯了那威嚴的大明律法?”他的話語中既有疑問,又藏著幾分挑釁,顯得有恃無恐。
方嶽貢心中暗自戒備,深知此非尋常較量,但他已下定決心,要以鐵腕整肅,即便前路荊棘密布,亦要勇往直前。正如《易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說道“蘇老板,個中緣由,非言語所能儘述。你隻需隨我前往,屆時自會明了所犯何律,無須在此多費唇舌。”
方嶽貢的語氣中不帶絲毫猶豫,顯然已做好了應對一切的準備。言罷,他不再給蘇半城任何反駁的機會,轉身一揮手,幾名精悍的衙役隨即上前,再次以不容抗拒之勢,將蘇半城及隨後點名的幾位商戶一一請上囚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向著衙門方向行去。
這一幕,在夕陽的餘暉下拉長了身影,顯得格外莊重而肅穆,預示著即將揭開一場關於正義與權謀較量的序幕。
“爾等膽敢拖欠國賦,依律法,罪當問斬!”方嶽貢的聲音沉穩而冷冽,如同冬日裡不化的寒冰,穿透堂內每一寸空氣。驚堂木猛然一擊,啪的一聲脆響,如同驚雷炸響在眾人耳畔。堂下幾位商戶瞬間神色一凜,眼中閃過一絲惶恐,仿佛被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
此時,堂內外皆籠罩在一片肅穆之中,仿佛連空氣都被凍結,唯有那堂木聲,回蕩在空曠的大堂內,昭示著法紀的威嚴與不可侵犯。
這一刻,堂內靜得隻能聽見彼此急促的呼吸聲,一股無形的壓力如巨石般壓在心頭,讓人幾乎窒息。堂上堂下,皆被這股肅殺之氣籠罩,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
“來人!將這幾位不法之徒,各自重責三十大板,以示懲戒!”方嶽貢的話語擲地有聲,不容置疑,如同《漢書》所言“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哈哈哈哈!”一陣突兀的笑聲打破了這凝重的氣氛,蘇半城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眼神中閃爍著挑釁的光芒,“方大人,我蘇某鬥膽提醒一句,《禮記》有雲‘君子不重則不威’,這板子一旦落下,便是覆水難收,再無轉圜餘地。”
方嶽貢聞言,臉色愈發鐵青,怒火中燒,他怒視蘇半城,一字一頓道“蘇半城,你自恃有恃無恐,卻忘了王法森嚴!加罰五十大板,以儆效尤!”言罷,他用力一拍驚堂木,那聲音如雷貫耳,震撼人心。
蘇半城臉色驟變,心中雖有千般不甘萬般不願,卻也知此刻已是騎虎難下,隻能硬著頭皮承受即將到來的懲罰。隨即,堂外傳來陣陣沉悶而有力的聲響,那是板子重重落在皮肉之上的聲音,每一聲都似乎在訴說著法律的威嚴與不容侵犯。
蘇半城的臉色因疼痛而扭曲,但更多的是對即將麵臨的未知命運的恐懼與不安。這一幕,不僅是對違法者的懲戒,更是對在場所有人的警示——在律法麵前,無人能夠逃脫應有的製裁。
街巷間,商戶們的哀鳴交織成一片淒涼的旋律,縣衙之外,人群如潮水般彙聚,好奇與不安的情緒在人群中悄然蔓延。正如《戰國策》所言“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蘇半城,本官且問你,曆年所欠之賦稅,是否已備齊全,欲圖補交?”方嶽貢的聲音沉穩而威嚴,穿透了周遭的喧囂,直擊人心,仿佛是那寒冬臘月裡的一道閃電,讓人無法回避。
蘇半城麵色一凜,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此等舉措,豈非有濫用職權之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哼,本官行事,皆奉皇命,光明正大。”方嶽貢目光如炬,不容置疑,“爾等商戶,多年來受朝廷庇護,享儘繁華,而今國需民力,正是爾等回饋之時。若敢阻撓稅賦之征,便是與國法為敵,嚴懲不貸,亦在情理之中。”其言辭間,透露出《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定信念。
蘇半城聞言,背後不禁升起一股寒意,深知自己身為賤籍,若真觸怒了這位鐵麵無私的縣官,即便身後有那權勢滔天之人,恐怕也難以保全自身。權衡利弊之下,他終是低下了頭,心中暗自歎息,唯有妥協一途。
於是,隨著蘇半城的率先妥協,一場關於補交賦稅的風波迅速平息。眾多商戶見狀,紛紛效仿,帶著各自的銀兩與賬簿,絡繹不絕地湧入縣衙,場麵一時之間竟顯得井然有序,仿佛方才的喧囂與爭執,隻是一場短暫的夢魘。
方嶽貢望著這一幕,眼神中既有滿意也有幾分不易察覺的沉重。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稅賦的征收,更是對民心的一次考驗與凝聚,唯有公正無私,方能贏得百姓的信任與尊重。
太和殿上,晨光透過雕梁畫棟,灑下一片輝煌,映照著朝堂之上的每一分凝重與期待。方嶽貢,這位以鐵腕著稱的能臣,此刻正緩緩步出隊列,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如同晨鐘暮鼓,在空曠的大殿內回響“陛下,微臣幸不辱命,稅收之事已見成效。商戶之賦,總計八百二十萬兩白銀,涓滴歸公,儘數充盈國庫,以待國之大用。”
他的言辭中,既有完成使命的釋然,又不乏對皇恩浩蕩的深深敬意。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一陣波瀾。群臣麵麵相覷,震驚之色溢於言表。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震撼,更是對崇禎皇帝雷霆治世、力挽狂瀾之能的由衷欽佩。多年積弊,一朝得解,仿佛預示著大明江山即將迎來一番新氣象。
崇禎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大學》有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他深知,國家的複興之路,仍需上下一心,共赴時艱。
他輕輕點頭,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那是對方嶽貢能力的認可,也是對自己決斷的自信。這一刻,君臣之間,無需多言,那份默契與信任,已足以跨越千言萬語。正如《論語》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太和殿內,空氣似乎都為之凝固,隨後又漸漸流動起來,帶著一股新生的力量。群臣的心中,既有對過往弊端的痛心疾首,也有對未來希望的無限憧憬。他們知道,這場稅收改革的成功,隻是大明複興之路上的一個開始,而真正的挑戰,還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然而,正是這份挑戰,讓每一個大明的子民都熱血沸騰,他們相信,在崇禎皇帝的帶領下,大明定能掃除陰霾,重現昔日輝煌。而方嶽貢,這位以行動詮釋忠誠與能力的重臣,也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在那古韻悠長的大明王朝,商賈之稅竟如潮水般洶湧,短短兩月光景,便已累積至八百萬之巨,令人咋舌。試想,若這稅賦之網遍撒大明疆域,每一商賈皆不遺漏,其數額之龐大,豈非天文數字,足以撼動國本,引人無限遐想。
“方卿家,你此番功績,實乃朝廷之福,朕心甚慰。”朱由檢龍顏大悅,言語間難掩欣喜之情。自他登基以來,終得一縷春風拂麵,暖人心扉。
“朕意已決,欲對戶籍之製施以變革,以應時勢之變。”朱由檢語氣堅定,透露出不凡的壯誌。然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泛起漣漪。楊嗣昌率先出列,神色凝重“陛下,戶籍乃國家根本,牽一發而動全身,此等大事,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以免動搖國本。”
“是啊,陛下,此事關乎社稷安危,不可輕率。”群臣附和,聲浪此起彼伏,儘顯憂慮。
“嗬,諸位愛卿言之有理,朕自當細聽。”朱由檢微微一笑,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但時移世易,舊製若已不適用於今朝,何不勇於革新?朕願聞爾等詳細見解,共謀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氣氛為之一變,眾人皆知,陛下之意,非但非輕率之舉,反是深思熟慮後的決斷。一場關於戶籍製度改革的討論,悄然在紫禁城內拉開序幕,曆史的筆觸,在這一刻,似乎正等待著書寫新的篇章。
“陛下聖明,大明之戶籍製度,乃太祖高皇帝深謀遠慮所立,曆經歲月滄桑,穩固如山,實乃不可輕動之國本也。”一位言官上前一步,語帶敬畏,言辭懇切。
“正是,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變,戶籍之製尤應恪守,以維係社稷之安寧,百姓之安居樂業。”群臣附和,聲浪中透露出對先皇製度的尊崇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