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紫禁城深處,崇禎帝朱由檢正埋首於案牘之間,細細斟酌著戶籍改革的每一分細節,力圖在這亂世之中,為大明江山織就一張穩固的人口經緯圖。
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與堅毅的臉龐,每一筆一劃,皆是對家國未來的深切期許。
忽而,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破了室內的寧靜,王承恩,這位忠誠的內侍總管,輕手輕腳地步入,懷中緊緊抱著一隻訓練有素的信鴿,眼中閃爍著不同尋常的光芒。
“陛下,邊疆急訊,特以信鴿速達。”他的聲音低沉而莊重,言語間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緊迫。
朱由檢聞言,手中的朱筆不禁一頓,目光瞬間銳利起來。
這信鴿,是他特意訓練,用以傳遞最為緊急與私密的信息,平日裡極少動用,每一隻的放飛都意味著非同小可之事。
他心中暗自思量,莫非是邊疆戰事又起,或是朝中暗流湧動?
“速速呈上。”他沉聲吩咐,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王承恩恭敬地將綁在信鴿足上的小竹筒取下,小心翼翼地展開信紙,遞至朱由檢麵前。
隨著信紙緩緩展開,朱由檢的臉色也隨之急劇變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既有震驚也有幾分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這封信,竟出自他多年前贈予徐霞客之手的那隻信鴿。
徐霞客,那位遊曆四方的奇人,以筆為劍,記錄山川之美,而今,他的信息為何會如此緊急地傳回?
朱由檢深知,若非有重大發現或緊急變故,徐霞客絕不會動用此等方式聯絡。
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下內心的波瀾,開始細細研讀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仿佛都能從中窺見遠方的風雲變幻,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急切與忠誠。
這一夜,紫禁城內,一位帝王的心,隨著信中的每一個字句而起伏不定,而大明王朝的命運,也似乎在這不經意間,悄然埋下了新的變數。
江南奴變!心中所憂之事終究還是出現了。此刻的徐霞客想必處境極為艱險。“速傳駱養性!”
未幾,駱養性便至禦書房。“不論你用何種手段,務必儘快將徐霞客救回。”
朱由檢厲聲道。此乃賤民籍貫所引發之惡果。若能早些解決此問題,江南便不會發生奴變。
倘若徐霞客在此番奴變中罹難,大明之損失實難估量。
必須速救徐霞客,同時戶籍製度亦須變革。駱養性惶恐不安地離開禦書房,旋即飛鴿傳書至江南。
當夜,朱由檢召集內閣大臣議事。“今日之事,諸位需給朕一個交代。”朱由檢道。
楊嗣昌躬身進言,言辭中帶著幾分決絕“陛下,微臣鬥膽,以為當機立斷,就地施以懲戒,方能震懾宵小。”
“荒謬!”
朱由檢猛地一拍龍案,震得殿內回響,他的聲音中滿是不容置疑的威嚴,“我大明疆土遼闊,子民億萬,你欲如何一一誅絕?莫非真要朕背負屠戮生靈的罵名,血洗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地嗎?”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是一震,麵麵相覷,心中驚濤駭浪。
朱家的天子,竟有如此深沉的考量與悲憫?
“爾等皆是朕的股肱之臣,食君之祿,本當忠君之事,解民之困。”
朱由檢的語氣愈發沉重,怒火中夾雜著失望,“怎可一味主張鐵血鎮壓,不顧民間疾苦,不知此舉隻會火上澆油,激起更深的民怨?”
他環視四周,目光如炬,“今日之事,朕要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記住,下一次的動蕩,或許就潛伏在爾等身邊,那時,你們又待何人來救?”
此言一出,群臣皆感寒意透骨,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仿佛已預見到那未卜的危機。
“楊嗣昌,”朱由檢的目光最終定格在楊嗣昌身上,語氣既嚴厲又寄予厚望,“此事便交予你全權處理。
你若不能妥善處理,提頭來見,朕絕不姑息!”
楊嗣昌聞言,心中五味雜陳,既有領命在身的沉重,也有麵對挑戰的不甘與決心。
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大明未來的一次重要抉擇。
楊嗣昌聞言,心中雖驚,麵上卻不得不應承下來,他躬身一禮,言辭間帶著幾分試探“陛下聖明,臣鬥膽請教,這戶籍之製,欲作何變革?”
朱由檢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早已洞悉楊嗣昌心中所想,那笑容裡藏著幾分深意與期待。
“愛卿果然機敏過人,朕意已決,便借此次風波,為戶籍之製開一先河。”
言罷,他輕揮衣袖,一本沉甸甸的冊子便落在了楊嗣昌手中,仿佛承載著千鈞之重。
楊嗣昌雙手顫抖著翻開冊子,那上麵所載內容,猶如驚雷般震撼了他的心神,使他瞬間失色,跪倒在地,聲音中難掩驚駭“陛下,此中倡導之人人平等,實乃前所未有之大變,恐難行於世啊。”
朱由檢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直視楊嗣昌“愛卿所言‘不妥’,究竟是不合時宜,還是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自古以來,世人便被劃分為三六九等,這難道是天道所定,不可更改嗎?”
楊嗣昌抬頭,眼中閃過一抹掙紮“陛下,此乃千年傳承之製,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撼動。”
“傳承?”朱由檢冷笑一聲,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若傳承即為桎梏,束縛人心,阻礙進步,那這樣的傳承,不要也罷!愛卿莫非是心存顧慮,恐此舉觸動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經?”
一番話,如利劍出鞘,直指人心。朱由檢的每一字一句,都透露出改革的決心與魄力,讓楊嗣昌不禁暗暗佩服,同時也意識到,這場變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楊嗣昌膝行而前,額觸冰冷的地磚,聲線中帶著不容置疑的誠摯“微臣之心,唯係於陛下與社稷,絕無私念橫生。
陛下乃萬民之主,龍馭天下,卻欲創立戶籍之製,令四海之內,皆無貴賤之分,此等宏願,實乃前所未有之壯舉。”
“荒謬之言!”朱由檢龍顏微慍,語含鏗鏘,“天地之間,人本同源,生而平等。後日之成就,全憑個人誌趣與努力。
奈何我大明疆土遼闊,卻有才俊之士,因門戶之見,難展鴻鵠之誌,此非國家之福,實乃大明之痛!”
“朕意已決,不僅要革新戶籍之製,更要廣開學府,以文治武功,培育英才,共築大明之輝煌未來。”
朱由檢目光如炬,望向遠方,“卿即刻啟程,前往江南,平息奴變之亂。至於後續諸事,朕自有安排,屆時再行告知。”
楊嗣昌聞言,心中五味雜陳,卻也深知君命難違,遂默然領旨,手捧沉甸甸的冊子,緩緩退出殿外。
江南之地,風起雲湧,奴變之勢,看似已成燎原烈火,難以遏製。
然在朱由檢眼中,這非但不是末日之兆,反而是推動大明變革,重塑乾坤的契機。
楊嗣昌攜戶部尚書及一眾官員,快馬加鞭,直奔江南。
沿途風塵仆仆,心中卻滿是憂慮與決心。
及至江南,眼前景象,令眾人震驚不已。叛民如潮,聲勢浩大,楊嗣昌初時嘗試以理服人,卻如泥牛入海,毫無回響。
麵對這失控的局麵,即便是久經沙場的他,也不免心生慌亂,深知此行任務之艱巨,遠超預料。
然,危機之中,往往也蘊藏著轉機。楊嗣昌深知,唯有深入民心,方能尋得破局之法。
於是,他毅然決定,改變策略,從長計議,誓要在這亂世洪流中,為大明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