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同警幻仙子,癡夢、種情、引愁、度恨四位仙娥至太虛幻境瀟湘館
瀟湘館恍如一片被時光遺忘的清幽之地,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竹葉都似乎訴說著無儘的詩意與哀愁。
踏入瀟湘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粉垣。粉垣不高,卻恰到好處地將瀟湘館與外界的喧囂隔離開來,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守護著這裡的寧靜。
垣上或許爬著些不知名的藤蔓,它們順著牆垣蜿蜒生長,在歲月的洗禮下,與粉牆融為一體,似是給這牆垣披上了一件綠色的紗衣。
沿著小徑前行,那“千百竿翠竹遮映”的盛景便展現在眼前。
竹子修長而挺拔,竿竿翠竹高聳入雲,似是一群綠衣仙子在風中翩翩起舞。它們的枝葉交錯在一起,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地上便布滿了斑駁陸離的光影。
微風過處,竹葉沙沙作響,那聲音猶如低吟淺唱,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這竹聲像是大自然譜寫的樂章,時而輕柔舒緩,如同黛玉在月下的輕聲歎息;
時而急促激昂,恰似她心中那難以言說的悲愁。那竹影也是極美的,或濃或淡,在地上搖曳生姿,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暈染出一片清幽雅致的氛圍。
穿過竹林,便是曲折遊廊。遊廊宛如一條蜿蜒的絲帶,將各個房舍巧妙地連接在一起。遊廊的欄杆或許已有些許斑駁,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卻也增添了幾分古樸的韻味。
階下的石子漫成甬路,石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卻被歲月的腳步打磨得十分光滑。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承載著往來之人的足跡,見證著瀟湘館裡的悲歡離合。
那幾間房舍,一明兩暗,小巧而精致。
房舍的建築風格簡潔大方,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卻處處透著一種低調的優雅。走進屋內,裡麵的一切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
桌椅的木料散發著淡淡的”詩書禮樂“的清香,。房間遍布書籍,古畫
臨窗擺放著書桌,書桌呈紅色的實木,紋理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樹木的成長曆程。
書桌上有一方端硯,硯台質地細膩,墨漬滲透在硯台的紋理之中,仿佛是歲月沉澱下來的文化痕跡。
旁邊擱著幾支毛筆,筆杆或是竹製的,與瀟湘館的竹子相得益彰,筆毛柔軟而整齊,好似等待著主人再次揮灑才情。
書桌一側還立著一個竹製筆筒,筆筒上刻著幾枝瘦竹的圖案,簡單卻富有韻味,筒內插著幾卷詩稿,那是黛玉心血的結晶,詩稿上的字跡娟秀而飄逸,如同她本人一般空靈。
在這瀟湘館裡,處處彌漫著一種清幽的氣息。
苔痕濃淡相宜,它們悄無聲息地生長在牆角、階下,像是大自然用最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的綠色圖案。
這裡仿佛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角落,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隻有那無儘的詩意與淡淡的哀愁。它是黛玉的棲居之所,也是她靈魂的歸宿。每一片竹葉、每一滴清泉、每一朵梨花都承載著她的情思與悲愁,這裡是幽夢與詩魂的棲息地,永遠散發著一種動人心弦的美。
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接受了天地精華和雨露滋養後,修煉成女體,成為絳珠仙子。
她終日遊於離恨天外,以蜜青果為膳,飲灌愁海水為湯。
絳珠仙子集美麗和柔弱,具有一種病態美,她的眉毛似蹙非蹙,眼睛似喜非喜,麵龐白皙,嘴唇櫻紅,身姿纖細,如同春日裡柔弱的柳枝。
她多愁善感,細膩敏感,聰慧有才情,言語尖刻但也不失幽默,對愛情執著堅定。她的性格中充滿了哀愁和痛苦,
絳珠仙子長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歲月。
後來既受天地精華,複得雨露滋養,乃脫去草木之胎,修成女體1。
絳珠仙子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決定隨同他下凡為人,用一生所有的眼淚來償還他。
絳珠仙草下世降生為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是為林黛玉。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林黛玉死後魂歸太虛幻境,入仙職,為絳珠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