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才受到了熱情的款待,就像以往一樣。
好吃的,好喝的,一樣不缺。
紅燒的竹雞,滋味香辣,湯汁濃鬱,便是浸透其味的洋蔥,吃著也可口至極;野兔更是做了好幾個花樣,各有滋味;當然,地瓜是要炒兩盤的,讓大家嘗嘗鮮。
王正才受如此招待,是應該的。
不提狗崽的事,其實,食材也是他帶來的。
反倒是營地的諸人,沾了他的光。
眾人因他的到來,開了次大葷,可謂開心至極。張文書幾人倒還好,其他人就不行了,看這鄉下老實巴交的老頭,怎麼看怎麼可愛。
常有年紀小點的孩子圍著他,詢問他是否在這裡常住。
不住的話,下回幾時再來?
似乎感覺他來了,夥食便能得到改善。
而如今做飯的場景,可就熱鬨多了。
孩子們原先乾完活,總愛在院子周遭追逐打鬨,或者摘些果,捉些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近來營養跟上了,精神也就充足。玩鬨起來,總嫌不夠,大人不喊,都不知道早點回來洗手吃飯。
做好吃的時候除外。
滿鍋的肉,香氣四溢。
彆說去喊他們吃飯,想趕都趕不走。
一群孩子,圍在灶台周圍,靜靜坐在凳子上,不跑也不鬨。時不時咽口水,怎麼都舍不得離開。感覺似乎聞著香味也很滿足,又或者,擔心自己一離開,好東西就會被吃完。
當然,這跟徐真的習慣也有關。
她炒菜,臨出鍋的時候,常常會用鍋鏟輕輕鏟起一塊,捏到嘴裡嚼嚼,嘗嘗生熟和鹹淡。自從孩子多了,這個任務就交給了他們。
所以這時候,大家都會積極表現,眼巴巴盯著,希望能爭取到機會。
誰被選中了,徐真就會點他的名字,讓他站在鍋邊。然後用鍋鏟輕輕鏟一塊,遞給他嘗嘗。其餘人則隻能坐在原地,睜大眼睛看著,不停咽口水。
當然,這就是個玩鬨的把戲,逗孩子們玩的。
因為小孩子往往將肉塊一口含進去,燙的在嘴裡顛來顛去,邊嚼邊哈氣。三下兩下就給吞了下去,你問他熟沒熟,要不要再放點鹽什麼的,通常都是一臉懵,說吃的太快,沒嘗出來。要不……再吃一塊試試?
最後,往往就被徐真掄著鍋鏟,給揍跑了。
張文書挺喜歡看這種場景。
看著看著,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笑起來。
具體原因說不清楚,或許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或許……這場景讓他感覺內心充實,所做的一切都是值的的。
第二日,宋風敲著不鏽鋼盆,滿院子吆喝,召集所有孩子。
大大小小,男孩女孩,立馬集合。
張文書和王正才,已經站在院中,正等著大家。
其他人,也圍在左右。
腳下則是十幾隻狗崽,正嬉戲打鬨著。圓乎乎的,跑來跑去,張著嘴巴,相互虛咬著對方的腦袋和耳朵。或是樓抱在一起,搖著腦袋摔跤。
這是它們的遊戲,也是學習。
孩子們交頭接耳,不知要做什麼。
張文書伸手,虛按兩下。
大家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