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很多公司用的語音模型,或者是算法,從彆家那裡買來,光是使用一年可能都要幾百上千萬。
這個數字乍一看好像也不是那麼多,但彆忘了,大部分上億估值的公司,實際賬上一千來萬都困難,這才是真實的資本現狀。
哪怕是上市公司,那也是市值,錢刨去股東們的分紅,還有維持運營的基礎資金,員工的薪水,剩下的根本沒多少。
你拿幾百上千萬買這些?所以實際上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自己跑?道理更簡單了。
你買都要這個數字,自己搞?光設備成本,時間成本,那更是一個糟糕的數字。
更何況,多數公司隻需要一套算法就夠用了,自己搞出來,根本回不了本,哪怕是拿去賣,估計也是回本的線上反複橫跳。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如直接買?
所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種概念不能一味去抨擊,而應該設身處地去思考是否合理。
對這些小公司來說,它連活著都困難,你讓它自己研發?可能嗎?
現實嗎?
而且更現實的是,這些公司哪怕直到倒閉,也不存在有一丁點去賺到有機會研發這些東西的錢,這就是入局門檻。
龍印這邊就不一樣了,他要開的是一家基於現代互聯網的新概念公司,基本覆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
進行這種研發,一套算法,模型,可以用在各種不同的地方,成本就會被均攤到幾乎沒有,甚至還倒賺。
對於這邊的情況,龍印和胖子又聊了一會,基本敲定了初期公司的布局方向。
至於胖子這幫人,在外地的已經陸續往滬上而來,部分滬上本地的已經隨時就位。
至於外地那些,龍印這邊給報銷,暫時在滬上租房子住著。
目前最要緊的,還是找到合適公司的場地。
胖子這邊給了幾個候選,龍印決定去看看,因為到時候還需要整個進行一下施工改造。
按龍姨的意思,要開的是一家各行業都要去涉足的公司,所以這次要找的,第一個考慮就是“大”。
另一個考慮,就是戰未來。
因為這種大型公司最忌諱的就是在發展過程中“搬家”,可能導致各種突發狀況。
所以在一切開始運轉之前,就要把不安定因素儘可能排查。
而符合條件的,胖子給了四個,其中三個是那種幾十層的高樓,另一個則是工業園區。
龍印看著介紹,眉頭卻是蹙了起來。
說是四個,實際上是兩個。
高樓裡,有一家隻租不賣,而且不打算整個打包賣出。
也就是說,隻能入駐,一整棟樓裡可能還會遇到彆家。
而龍印這種公司最要繞開的就是這個,因為很需要考慮對手盜取商業機密信息。
而這種大樓,最危險。
所以直接pass。
而工業園區,那個也是租,但和另外的大樓有所區彆。
工業園區允許整個打包出租,而且包租公並不是私人,而是官方。
“看起來倒是挺靠譜,該有的也有,還挺齊全……”龍印喃喃自語“但還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