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皆有緣法,你強行乾預此人命數,就不怕以後承擔什麼因果?”
諸宗各有修法總綱,其中佛宗最講因果。
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王大安將呂小魚從漁戶變成河伯所的工役,雖然依舊沒有擺脫賤籍,卻有很大的希望,甚至有機會當河伯。
“緣法天注定?”
“哈哈哈!”
所謂緣法在王大安眼裡不值一提,一切都是佛宗需要,在他看來一切理論皆是被創造出來的需求,要麼奴役眾生,要麼忽悠信眾。
“我命由我不由天!”
王大安大笑幾聲,想起原世界那句最著名的命數之論,龍玉瑤聽後頓時挑下眉頭,眼神中略帶疑惑,卻見王大安已經走在前麵,穿過三丈街,踏上三星街,朝南而去,路過書海巷,徑直朝裡走去。
這條巷子在整個信陵城都非常有名,南城有許多私塾跟書院,算得上儒宗氣息非常濃鬱,其中也走出不少七品境以上的強者,散布大宋各地,或為官或遊曆,或經商或拜入宗門。
如果要追溯信陵城南城為何學儒之風如此盛行,皆賴於這條書海巷。
早年間有位儒宗弟子,傳聞他在門派內私窺女弟子洗澡,從而被逐出宗門,回到信陵城老家,花費巨資收集起各種書籍,可謂家中藏書無數,從室內到室外,哪怕院子裡的樹枝上都掛著一卷卷竹簡。
從儒宗經典到詩詞歌賦,從各家學說到天文地理、醫術兵法等,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包羅萬象,稱之為書海。
那時不少貧困人家在農閒或無工時都愛來這裡坐坐,挑一本喜歡的書,坐在樹下認真有時一看就是一整天。
如果有不識字的,也有從零學認字的書籍,日積月累,倒也能學不少文字,一年不出就可以自由閱讀。
隨著時間流逝,藏書越來越多,整個院子也已經裝不下,這人便買下旁邊的兩座院子,漸漸又堆滿各類書籍,被人稱之為書海院,這條巷子也被稱為書海巷。
因為書海巷的存在,周邊街巷的書鋪、書齋、書院星羅棋布,各種珍貴的手抄本、古籍善本在這裡流傳。
無論晨光初照還是夜幕降臨,書海巷總是燈火通明,書聲琅琅,隻是這種盛況,並沒有持續多久。
大概八年左右,這人在某年的第一場大雪夜消失不見,留下三院子的書籍。
起初縣衙還派人把守,以免被盜走,直到三年後,各大書院的儒宗修士經過商議,決定將這些書籍分走,以求得保存。
儘管書海巷現在無書,卻在早些年給不少人帶去希望,其中還走出很多儒宗子弟,離開信陵城,闖蕩江湖。
傳聞信陵城那位頓悟的儒宗大能,一夜連破五境,就是自小泡在書海巷。
書海巷已經沒落甚至漸漸被人遺忘,可依舊有很多人銘記著書海巷的傳奇,其中更有人選擇將家安在這裡,比如仵作白無疾。
巷裡並不長,僅有二百米左右,卻住著二十多戶,由於仵作的職業原因,甚至會搬運一些死屍回來研究,所以住在巷子最深處,坐南朝北。
這是一間看起來並不寬敞的院落,甚至略有些簡陋,兩扇木門輕輕掩著,並未上鎖,王大安輕叩兩下,裡麵就傳來一道悅耳的聲音“請進!”
這女生甚至不需要確認來者的身份,絲毫沒有防備之心,王大安推門進去,就看見一位黑發少女。
她雙八年華,有著明亮的雙眸,姣好的麵容,更有著玲瓏身段,整個人透露著天生麗質,嫋嫋娉婷。
少女身穿一件樸素的灰色麻衣長褲,用繩子紮著褲角,腳上穿著黑布鞋,上半身則是一件淺綠色的短褂,打扮頗為男性化,卻難以掩飾她的亭亭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