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安慰周玉鳳許久的朱由檢終於帶著疲憊進入夢鄉。
第二日一早。
起床後的朱由檢頓感一陣神清氣爽。
這個時代沒有霧霾,沒有環境汙染,清晨的空氣極為新鮮。
呼!
吃過早飯的後,朱由檢邁步在禦花園中散步。
不知不覺間思緒陷入最近發生的大事中。
陝山兩省土地售賣給百姓是他主抓的一件大事,但是現在竟然有人試圖把國丈拉下水,其目的十分明顯,為的就是阻止自己進行土地改革。
陝山兩地清查出來的土地極為龐大,但是主要以宗室藩王為主,相反八大晉商名下的土地並不多,現在有人暗中使絆子,其中一定是涉及到利益點的。
這個時代,生產力低下,土地就是最大的資源,隻要擁有的土地,那便是有了一座金山銀山,可保幾代人富貴。
“到底是那些人在搞事?”朱由檢低聲喃喃道,他知道一定是那些地主階級,但這隻是個群體,在現在的大明朝到處都是,但是無法精確到個人身上。
暗衛雖然在不停的清查,但是一直找不到幕後之人,這讓朱由檢有些疑惑。
“這事是否和最近陸續上書請秦良玉從安南撤軍的那些官員有關?”朱由檢腦海中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想到這,朱由檢立刻停住腳步。
“大伴,回文淵閣,傳旨通政司,把最近上書內容要求我大軍從安南撤回的折子都找出來。”
王承恩領命後趕忙招呼傳旨太監去通政司。
文淵閣中。
通政司的官員和一眾小太監抬著幾口大箱子出現。
“皇爺,這些都是上奏請求陛下撤回安南大軍的奏折。”
朱由檢見狀瞬間愣住,前些日子他曾下令,關於這件事的全部留中。
沒曾想已經堆積這麼多了。
“快,打開看看,按照品級分類。”
司禮監下轄的太監快速上手,很快就把幾口箱子中的奏折整理完畢。
“皇爺,已經整理出來了,上折子的三品大臣共計六位,四品大臣有十位,五品的大臣有二十三位,六品的四十八位,六品以下的無算。”
王承恩說完後,朱由檢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心中有種隱隱的猜測,陝山兩省土地售賣,一定和安南之事有某種關聯!
但是經過八大晉商之事後,這些人隱藏的很深,他們雖然還沒有做出什麼行動,單看這些數量眾多的奏折就能看得出來,自己一定是無意間捅到了這些人的痛點。
“傳駱思恭來。”
朱由檢低聲喊出一人名字,隨手屏退文淵閣中的所有人。
甚至連王承恩都在閣外候著。
很快,駱思恭的身影匆匆出現。
“臣給陛下請安。”
“駱思恭,陝山兩省暗中染指土地的官員人數有多少?”
“回陛下的話,目前有確鑿證據的官員共有四十七人,主要是兩省的中下層官員。”
朱由檢聞言後背手來回踱步,兩省土地售賣主要是由布政司來主要負責,督察院和錦衣衛派駐官員監督,甚至還有暗衛的暗中排查。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染指土地,甚至把土地當作禮品送至周奎手中。
可以看到,這些人已經急了,哪怕是冒著殺頭的罪,也要搞事。
更加詭異的是,暗衛和錦衣衛、督察院一番審查下來。
牽扯出最大的官員僅僅是陝西布政司的代參議!
代參議是指前來補缺的官員,還在熟悉手上的衙門事務,一般官銜在從四品。
其餘的官員大多是府同知、通判、推官等,這些人大多是從五品至從七品的官銜。
“試探!這是他們的試探!”朱由檢嘴中吐出一句。
心中思緒豁然開朗。
“駱思恭,把這些人的罪證全部整理清楚,交給錦衣衛去拿人!此案朕隻有一句話,寧錯殺!不放過!傳旨李若璉,給朕從嚴從重查處!”
“是!”
駱思恭領命後快速離開。
一連數日過去,朱由檢並沒有太操心陝山兩省的那些犯案官員。
相反,他來到京城外的大明百科學院,看看火器院的研究如何了。
大名百科學院是在玄機山莊的基礎上建立的,經過這段時間的建設和發展,整體已經建設完畢。
“陛下來此,恕臣未曾遠迎。”徐光啟帶著宋應星、王徵等一眾科技大佬匆匆出現在門頭溝鎮的入口處。
“哈哈,朕心情煩悶,今日特意出來散散心,看看你們的研究如何了。”
徐光啟蒼老的臉上帶著笑意。
“陛下持續十年投入重資,陛下重視的幾個板塊都有些許進步。”
很快,眾人先是來到了火銃研究司。
朱由檢邁步走上前推開畢懋康的研發室。
“嘣!”門剛被推開,房中就響起一聲悶響。
跟在朱由檢身後的錦衣衛大漢將軍猛然衝進房中,同時幾人將朱由檢護住。
“畢小子!你在搞什麼東西!滾出來!”被嚇了一跳的徐光啟吹胡子瞪眼的大喊出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很快,畢懋康跟著兩個錦衣衛走出。
“額,陛下來了啊,臣專心研究沒注意您來了,請陛下恕罪。”畢懋康帶著笑意準備行禮。
“愛卿免禮了!”朱由檢一把抓過畢懋康的手。
說實話,若不是後者說話的聲音沒變,他都沒認出來眼前這人是誰。
畢懋康此時的樣子實在是太離譜了,整個臉上黑黢黢的,頭發亂糟糟的紮在腦後,滿身都是濃鬱的火藥味。
“我的天,你多久沒出實驗室了?這股子餿味!”
孫元化捏著鼻子有些無奈的看向皇帝,同時也是提醒後者,皇帝都來了,你注意下個人形象,這影響不好。
“陛下,您曾說的那種子彈我研究出些眉目了!”畢懋康絲毫不在意這些。
反而滿臉興奮的引朱由檢進入研發室中。
“陛下請看,這就是我研發出的定裝子彈,由於材料問題,我就用紙殼代替,可以實現直接把彈藥裝入槍膛,直接跳過了燧發槍繁雜的裝填方式!”
“這個子彈由四部分組成,最外麵的是紙殼,前方的是彈丸,中間的是火藥,最下麵的是底火,剛才您應該聽到一聲悶響吧,那就是我成功引爆了一顆子彈發出的聲音!”
畢懋康語氣中帶著興奮的給朱由檢介紹著。
“孟侯,你用紙殼包裹?紙殼會不會被引燃?子彈在槍膛中爆炸後會不會形成殘渣?”王徵在一旁提出了疑問。
他作為機械大師,這些年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研究機械,火銃也屬於機械的一種,燧發槍的提前問世,不單有畢懋康的努力,同時還有王徵這位大佬在一旁把關。
“王院長,這不會的,您還記得我做出的那款簡易的後裝火銃嘛?這個子彈是給那款火銃用的,不是現在的燧發槍用的。”
王徵皺眉很快回憶起,前段時間畢懋康找自己問一些機械原理,後者鼓搗出的一個極不穩定的火銃。
畢懋康說著,轉身走到研發室一角的櫃子中拿出一個火銃。
說是火銃,其實就是一個槍管和一個架子,若不是說是火銃,根本很難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