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遠航辦公室出來。
趙思傑心中暗暗慶幸,自己沒有貿然向全廠公布這個任務。
要是全廠公布這個任務,即使激發了大家的鬥誌,但要是技術科給出完成不了的技術依據,就會把大家的鬥誌,打進深淵。
如此,不但提高不了產量,反而有可能降低產量,讓工人們喪失信心。
趙思傑很清楚,人在情緒不好的情況下,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辦了壞事。
所以,即使他接了這個任務,他也要深入了解全廠的基本情況,才能判斷能否完成任務。
實事求是,是他的座右銘。
在技術上,更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不過,他也不會因為任務無法完成而退縮,而是根據實情,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應對困難,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最後即使沒有完成任務,也情有可原。
要是聽到技術科一通分析,自己不加以辨彆,就認為任務無法完成,就什麼也不做,便是不負責任的典型表現。
做事不能蠻乾,也不能退縮,而是有方法,有規劃的乾。
實事求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這才是組織教導他的思想,也是他一直貫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學習過教員文章的他,知道認識——實踐——認識——實踐,反複經行,螺旋上升,才是正確的認識之道。
如果沒有經過實踐,認為事情不能做,就放棄不做,那麼,就對不起組織的栽培。
是典型的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代表。
正確的做法是,要做這件事情,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具體目標。
接下來就是全麵了解現在的情況,現有條件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有哪些地方,是完成這件事的阻礙。
分析阻礙的性質,是表象還是本質,是能夠解決還是根本解決不了的。
阻礙之間有什麼聯係,以現有的手段,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最後,抓住最主要的阻礙,解決它,其他小阻礙自然迎刃而解。
這個最主要的阻礙,就是所謂的主要矛盾了。
趙思傑就是這樣想的,他接到任務之後,回來就去了解廠裡的情況。
分析所遇到的困難,廠裡無法解決,可以請外援,請求他人。
要是還是解決不了,還能通過實踐,檢驗所想的方法是否正確。
總的來說,還是那句話,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自己辦公室江遠航,並沒有因為趙思傑的離開,而放棄尋找完成任務的辦法。
作為技術總工,他比趙思傑這個廠長,更加了解煉鐵廠的情況。
在技術上,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
在趙思傑離開後,他就在技術上想辦法。
可是,他雖然冶金工程師,但技術水平上,他還是有所欠缺的。
他一直在國內,沒有去留過學,沒有機會見識更加先進的煉鐵煉鋼技術,接觸的都是鬼子、國軍留下的老舊煉鐵設備和高爐。
就算研究透了,也還是十幾年前的技術。
人家已經發展十幾年了,你還在研究彆人落後的技術,更加可笑的是,還沒有研究明白。
就比如,大型高爐的建設,人家把圖紙和資料都拿走了,你隻能乾瞪眼。
這讓江遠航感到十分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