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不好了,不好了!”
宣德皇帝朱瞻基,剛在太和殿下了三道聖旨。
原仁宗皇帝朱高熾時的貼身太監,現調任為慈寧宮太後張妍貼身太監的李良公公,就立馬收到了消息,想起太後對自己的囑托,讓自己特彆留意一下,關於皇長子朱祁鏞的消息。
得到“皇長子朱祁鏞被皇帝朱瞻基特意打壓”的消息後,李良公公第一時間就朝太後張妍所在的慈寧宮跑去。
“太後,剛得到關於皇長子朱祁鏞的最新消息,
陛下剛剛,下旨冊封皇長子為雍王,皇三子為郕王,但卻將雍王母子三人,趕出了皇宮,還特意讓內務府把漢王養外室的那個小院子給了雍王母子三人。
老奴動用關係得知,內務府太監在陛下的授意下,還停了雍王母子三人的錢糧供應。
不但如此,雍王殿下並沒有獲得和太子,郕王一起去上書房讀書的機會,而是被陛下趕到了國子監。
那國子監是什麼地方,太後您是知道的,以前那地方確實是不錯,尤其是在洪武朝,永樂朝時期,更是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
但到了本朝,特彆是宣德三年,陛下放開“蔭監”後,
現在的國子監,雖然也不缺少名師,但你要麼有權,要麼有錢,才能分到好的老師,才能成才。
陛下顯然是不希望雍王成才,最後可能威脅太子和郕王的地位,才故意讓內務府把那個小院賜給雍王,更是讓內務府卡住了雍王的錢糧俸祿。
沒有錢,在國子監,皇長子必定得不到名師的教導,必定學不到東西,可能還會跟一些王公貴族的公子哥學壞。
太後,您如此看重襄王,你說陛下何必呢,都是自家人!”
看來李良公公也是個正義之人,才會給雍王朱祁鏞鳴不平。
“還能是為什麼,那位置隻有一個,誰不想留給自己的親兒子!
要不是看那傻小子朱祁鏞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加之他爹—我那遠在長沙的小兒子襄王朱瞻墡,一直給我寫信,讓我這個當皇祖母的幫他照看一下皇長孫,我都不想管這茬。
唉,兒孫自有兒孫福,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難啊,難辦啊!”太後張氏感慨道。
“那太後,還管嗎?不管就當老奴今天什麼也沒有說,”李良故意說道。
“你這個‘老滑頭’,跟隨先帝和老身這麼多年,還是這副樣子!”張太後沒好氣道。
“這不是明知顧問嘛,真不管,老身何必多此一舉,
不過他們出宮也好,省的在宮內礙某些人的眼。
你一會出宮一趟,找人暗中多幫扶一下她們,不要親自露麵,機靈點。
玉不琢,不成器,多點磨難也是好事。
以後雍王之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多頂著點,老身到要看看雍王的成色,到底如何?
記得辦的漂亮點,不要露出任何馬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