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可還有彆的安排?”雍王府侍衛統領兼暗查司司長嶽正,從朱祁鏞手中接過幾張早已經寫好但還未蓋章的聖旨,鄭重放到懷中,臨彆之時再次問道。
“嶽師兄,十數年的謀劃就都看你此次之結果啦,
事成後玉璽無論如何,必須拿到手,同時還有保護好公公曹吉祥,他也是此行之關鍵!
此事完成之後,嶽師兄就不用再回暗查司了,安心留在軍中建功立業吧,
本王封侯拜將之時,嶽師兄必有其一!”說完朱祁鏞重重拍了拍自己的心腹嶽正肩膀一下。
之後朱祁鏞腦海之中,又一次把自己前世看過的關於土木堡事件的細節仔細得再次又過了一遍後,朝嶽正擺擺手。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六,也就是今天,正統皇帝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帶領50萬大明精銳禦駕親征,
隨行的文武大臣內侍有,內閣首輔大學士曹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司禮監太監王振,欽天監正彭德清,皇帝貼身內侍喜寧、曹吉祥等。
七月十七日,大軍到達京城龍虎台。
十九日,車駕過居庸關。
二十日,過榆林站。
二十一日,到達懷來城西。
二十二日,到達河北省懷來縣東邊的雷家站。
二十三日,到達宣府。
二十四日,到達河北張家口市東南的雞鳴山。
此時北方正值雨季,連日風雨不停,道路非常泥濘。
二十五日,到達河北省萬全縣的萬全嶼。
二十六日,到達河北省懷安縣懷安城西。
二十七日,到達山西省天鎮縣天城西。
二十八日,到達陽和城南。
二十九日,到達山西省大同縣聚樂堡得聚落驛。
八月初一,大軍到達大同。
初二,大軍進駐大同。當時鎮守大同的太監郭敬密告王振,前線諸軍在大同不敵北元軍隊,招致慘敗。
此時已經連下數天大雨,加上前線大軍戰敗的消息致使人心惶恐。
因此,王振開始驚慌撤退,撤出大同。
王振本想從紫荊關退兵,讓皇帝朱祁鎮從他的家鄉蔚州經過,擺擺威風,好光宗耀祖。
但是如今前線大軍慘敗,軍心不穩,這麼龐大的軍隊經過他的田園一定會對他收割在望的糧食造成巨大的損失,況且未交戰就撤回,皇帝也不會有很高的興致。
於是大軍快達到蔚州時,王振不顧大軍已經向南走了四十公裡的事實,竟然命令隊伍折回東北,重新回到宣府,由出征之路返回。
內閣首輔大學士曹鼐、英國公張輔等知道後,急忙前來勸阻並表示已經臨近城池,不必要也不應該在宣府情況不明,可能受威脅的情況下折往北路去冒險。
但專注於個人威勢的王振對這充滿警示的勸告依然不聞不聽,一意孤行。
大軍迂回周折,耽擱了五天寶貴的光陰,
八月初十,大軍折返到達宣府。
而正是這5天時間給了瓦剌太師也先,充足的追擊時間。
明軍剛進入宣府地界,也先手下大將伯顏鐵木兒率領的一支追兵也從大同殺到了宣府東南、距宣府僅60裡的雞鳴山,堵在了明軍前進的道路之上。
同一時間,瓦剌阿剌知院所部的1萬騎兵,也攻破了錢欽、方瑛所部六萬大軍防守的宣府北麵最後一道防線麻峪口。
但要命的是瓦剌太師也先親率的大軍也緊追而來,
三路瓦剌騎兵,形成對明軍的前、後、北三麵包圍夾擊之勢。
皇帝朱祁鎮和王振一麵派出部隊迎擊瓦剌,一麵慌忙南逃。
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受命斷後拒敵,迎戰也先騎兵,
明兵本來就氣勢低迷,還來回奔波淋雨,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