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肖晨光亂開玩笑。
通過剛才李文霞的表現,肖晨光實打實的覺得,以她的學習能力和臨場操作,做一名外科醫生,確實很合適。
這條路雖然很難。
其中荊棘叢生,特彆對一個小姑娘而言,更加艱辛。
但隻要能堅持下去,未來的路,肯定會有更多的選擇。
“是嗎?”
麵對誇獎,李文霞罕見的紅了臉。
“真的,趁著現在還有機會,你完全可以試試。”
肖晨光說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這個年代,由於某些特殊原因,各個職業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斷層。
因此像醫生、教師等人才,是非常緊缺的。
所以國家為了應對職業緊缺的問題,才發布了一係列的政策。
其中有一項,就是在職護士可以通過自學考試,轉為臨床醫學。
隻是當時因為通訊閉塞等緣故,很多人並不知情。
其實在肖晨光看來,每個職業都有屬於每個職業的作用,畢竟存在即合理。
醫學按理說並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
但實際上過班的朋友都知道,高低貴賤,存在於各行各業。
現實終究是現實。
就像現在一樣,趁著這個機會還在,肖晨光是非常願意讓李文霞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我不行吧……”
李文霞顯然有些不太自信。
“怎麼不行,這台手術很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
“記住剛剛在台上的感覺,放心,你一定能行的。”
肖晨光的鼓勵,讓李文霞埋藏內心已久的那顆種子,再次開始生根發芽。
在這個還講究城市戶口的年代,她雖然農村出身,家裡世代都是農民。
但李文霞從小就有一顆醫學夢。
雖然知道這條路很難,但從小學習優異的她,從未放棄夢想。
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猶如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身疾的父母與年幼的弟弟妹妹,讓她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繼續學習深造。
作為家中的長女,沉重的擔子讓她隻能報考當地的衛校。
隻有這樣,才能更早的出來打工掙錢,貼補家用。
原本她以為,自己的一生,就像村中老人說的那樣。
嫁個男人,生兒育女,每天活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中。
可現在。
肖晨光的出現,讓她原本一成不變的心出現了漣漪。
“那我試試”李文霞小聲道。
“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以後有什麼學習上的困難,都可以來找我。”
麵對李文霞的選擇,肖晨光很高興。
或許此時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一次上台機會,一句普普通通的鼓勵,竟真的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
此時隨著患者逐漸轉醒,大家齊心協力,將她從手術台上抬至病床,並順利的推出了手術間。
送回普外科,安頓好病人,肖晨光抬頭看向窗外,卻發現天已微亮。
逐漸升起的紅日,帶著柔和的光,驅散黑暗。
片刻,陽光爭先恐後湧進房間,帶著微弱的暖風,讓人清涼舒適。
四點鐘的太陽,城市逐漸蘇醒。
有人為城市清潔默默無聞,有人為基礎建設添磚加瓦,有人為心中夢想場館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