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問題。”伍辰皓給了黃宗羲一個讚許的眼神,隨即詳細解釋
“陛下認為,民族的區分不在於身,而在於心。
隻要認同華夏的文化,使用華夏的文字、語言和製定的標準,共同為打造更強大的華夏一族而努力,無論白人、黑人或其他膚色人種,都可加入中華一族,成為我中華民族的成員。”
聽到這話,精通史學的黃道周忍不住舉手讚同道
“陛下之論,甚是精辟。我中華一族本就由諸多種族融合而成之大民族。
秦始皇橫掃六合,促進了民族融合。
魏晉南北朝之際,漢族亦吸收了眾多鮮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數民族。
太祖皇帝平定天下時,不但接納了蒙古人,還冊封了十五個不征之國。
此十五國雖未獲準歸入我華夏一族,但確立了其作為大明藩國之身份,其臣民亦被視作大明子民。”
見眾多學子依然似懂非懂的模樣,伍辰皓頓了頓,緩緩說道
“為使諸君深刻領悟民族之重要性,特舉一例。
在我西周之時,歐洲地中海東岸有一國,名曰以色列,其民稱為猶太人。
約一千八百年前,以色列王國為羅馬帝國所滅,猶太人遂被逐出故土。
此後,猶太族輾轉遷徙,流離四方,成為無國、無君之族。
曆經一千餘年流亡,猶太族雖飽受其他民族之歧視、奴役、迫害、殘殺,卻依然頑強存續。
彼等擁有共同之信仰,共同之語言文字,保留原有之傳統習俗,且以商業為基,四處貿易,積累大量財富與智慧。
陛下曾言,此民族諸多缺點,如貪婪、狡詐、記仇、唯利是圖,然因其具強大之民族精神,故無論外界環境何等惡劣,其皆能頑強存活。
正因有此堅不可摧之民族精神,陛下亦認為,彼等建國是遲早之事。”
方以智似乎想起了什麼,舉手回答道
“學生往昔曾至河南開封府,於彼處得見一支猶太人。
他們自唐朝徙入中土,雖曆經數百年,然仍葆有獨特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及獨立之社區。
學生曾好奇,為何數百年他們還未與漢人相融,緣由儘在於此。”
伍辰皓微微頷首,等方以智坐下,才接著話題總結道
“所以,陛下要告訴大家的有兩點
其一永不滿足的擴張精神必須深植於我等的骨髓中。
因為擴張意味著擁有更廣闊的疆域,積累更多的財富,以及吸納百家之長為己所用的機會。
同時,擴張也讓我族之人變得眼界開闊、胸襟寬廣,也更懂得包容。
其二忠複興民族之君,愛強大民族之國。
無論何時,民族都是我等的最高信仰。
而打造一個偉大的民族,是我們族人世世代代都應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
話落,教室裡陷入了短暫的寂靜,緊接著,在幾人的帶領下,所有學子都起身抱拳,躬身行禮,鄭重說道
“陛下教誨,定銘記於心!”
在民族價值觀被認可後,伍辰皓後麵所講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土地政策和保密規定就輕鬆了許多。
下午課程結束,在袁有容的組織下,學子們推選劉宗周為班首、黃道周為班副,黃宗羲成了學委,而方以智成了生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