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後世的現代人都認為“太監”,肯定沒人乾,皇宮裡的“太監”大都是強迫和被逼的。
要是這樣認為的話,便大錯特錯了。
其實,在明朝當“太監”不亞於後世現代人考公務員。
而且明朝的太監都是自願淨身,自願進宮的,而且朝廷還頒布法令禁止民間自宮,告訴老百姓,即使你揮刀自宮了也當不了太監,宮裡也不收。
人們為什麼要放棄尊嚴,合棄命根子去當“太監”。
因為一旦成為“太監”,就意味著權力和金錢,就意味著自己的家族便會飛黃騰達。
人人都想當魏忠賢!
所以,有權便有一切,明朝權貴是更加的肆意枉為,加速了強盛的大明王朝迅速覆滅。
權貴們是不用納糧服役的,我是一個自耕農,我是一個小地主……,雖然我成不了權貴,但我將土地投獻給權貴,交很少一部分錢,我便也不用納糧服役,我豈不也成半個權貴了。
於是,有地的農民紛紛將土地“投獻”給權貴階層。
權貴不用納糧服役,都投獻給權貴,國家稅賦征收不了,徭役也服不了,這樣國家不亡了嗎?
這些問題農民和權貴階層是不關心的,他們隻關心他們腰包裡的錢多了還是少了。
魯王是親王,天下便是他朱家的,但魯王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天下是崇禎的,裝在自己兜裡的銀子才是他魯王的。
張雷通過王府一個管家介紹,將自己的田地“投獻”給了魯王。
對於魯王這些權貴來說,這些錢都屬於大風刮來的,白撿的。
不撿白不撿。
那麼,明朝權貴士紳真不用納糧服役嗎?
那麼,權貴不論有多少土地也不用納糧服役?
顯然不是,萬曆時期也對士紳階層的優免情況進行了更改和確定,按照優免新例的記載來看,其規模如下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親王是多少畝呢?
其實太祖朱元璋對他的子孫不是給田的而是給俸祿,也就是給工資的。
明洪武帝朱元璋給藩王的俸祿極為優厚,親王歲祿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
就算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一年也有101novel.com0石的俸祿。平均一個月十六七石糧食的俸祿,已經差不多達到當時正五品官員的水平了。
一個親王一年給工資折合糧一萬石,即150萬斤,按洪武當時糧價05兩一石來算,折銀5000兩,一兩折合後世一千元,則相當於後世的500萬元。
至於賜田收入,那是要抵俸祿的。而且朱元璋規定這些田是由政府官員代替王府管理的,這些田的稅收的一小部分劃歸王府,大頭還是國家拿走。
太祖朱元璋偉人一個,他是決不會製定一個無腦政策的。
經是好的,關鍵是一代一代明朝權貴階層念歪了,而且越念越歪。
(未完待續)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淩在明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