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土房子的牆體看上去稍顯粗糙,不經意間,便能瞧見稻草的痕跡從泥土中若有若無地露出。
門窗皆由木質打造而成,簡約的風格中透露出實用的特質。
窗戶上糊著舊報紙或者油紙,使得透入屋內的光線顯得格外昏暗。
當緩緩走進土房子時,一股濃鬱的陳舊氣息撲麵而來。
腳下的地麵是經過反複夯實的泥土,雖有著高低不平之處,卻給人一種彆樣的踏實之感。
屋內的空間並不寬敞,簡單的家具擺放其中,有質樸的木桌、略顯陳舊的木凳,還有那占據了屋子很大一部分的土炕。
每到冬天,一家人圍坐在土炕上,依靠著燒得暖暖和和的炕麵,便能成功抵禦東北那刺骨的嚴寒。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土房子就如同東北人家遮風擋雨的溫暖港灣。
它見證了無數家庭的喜怒哀樂,承載著他們對生活的殷切希望。
每一處泥土的痕跡、每一根露出的稻草,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王建國靜靜地站在屋內,抬頭望向屋頂。他發現有微弱細小的光線透過屋頂的縫隙透進來。
他的心中不禁想到,想必這個房子在下雨的時候肯定會漏雨。
王建國從來都不是一個願意將就的人,他無法忍受在下雨天遭遇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情況。
於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轉頭對趙書卓說道
“趙大哥,這房頂恐怕得修整一下,不然下雨的時候可就麻煩了。”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期許。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臨時的居所變得更加舒適和安穩。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渴望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咱們這的供銷社在哪,你能帶我去一趟嗎?我買些東西,修整一下屋頂。”
話一出口,王建國幾乎立刻就有些後悔了。他猛地反應過來,這裡是北大荒,可不是繁華的四九城。
在如此荒涼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供銷社呢?
果不其然,趙書卓尷尬地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我們這沒有供銷社。”
王建國輕輕點了點頭,心中湧起一陣失落。但他很快又想到了新的問題,接著問道
“那村民們要是缺生活用品了,怎麼辦呀?”
趙書卓耐心地解釋道
“我們這裡貧苦,一般很少買東西。平時缺什麼東西了,就先記下來,等誰去外地的時候,給捎帶回來。”
王建國聽著趙書卓的解釋,微微皺起了眉頭。他覺得這樣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在他的認知裡,沒有一個穩定的購物渠道,村民們的生活需求就難以得到及時滿足。
這不僅會影響大家的生活質量,也不利於村子的發展。他陷入了沉思,必須得想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
隻有有了供銷社,這裡的資金才能流動起來,村子的現狀才有可能改變。否則,這個地方隻會越來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