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臨近,但是很多人家現在都沒有按照習俗中的順序來準備過年需要的東西。一個是因為現在物資豐富,很多東西都能買到,另一個則是因為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出去打工,每個人回來的時間不一樣。
像年前大掃除應該在臘月二十三,但是付家隻搞了一部分,還沒空搞其他的呢。
今天的重頭戲,是熏臘肉,正月吃的新鮮肉沒抹鹽,抹了鹽的豬肉都是要熏的。
熏臘肉時間久,工序也多一般都是在自家場壩的。
付爸吃完早飯就開始準備了,帶著付穎和付哲,先去付二姑家搬來了很多磚。這裡的磚不是外麵常用的紅心石磚,而是附近采石場自己製作的,中間空心有兩個洞,是紅磚的四五倍高。
這種磚很便宜,家裡修豬圈、廁所都是用這個,付家修房子也是用的這種磚,付穎覺得牆體沒那麼牢固,而且使用年限肯定沒有鋼筋混凝土的久。
這個磚搬過來後跟牆麵形成一個直角牆,疊兩列,這一步磚放得穩就行,不用密封。
然後把大大的鋼筋架,就是像小區圍欄那種,放在兩堵牆中間架著,就是燒烤架的超級加倍版了。這一步還沒完,還要架子上多加兩層磚,為了固定住架子,也為了加高好放肉。
付媽帶著三人洗了手,把要熏的肉拿過來,付爸負責擺放好。豬肉一條條的排放,帶皮的一麵朝下麵,太大的豬頭肉、大豬腿就放中間,小塊的就放兩邊,確保都能熏到。
放好了肉,付媽拿來一塊大大的紙皮,和付爸一起合力搭在最上麵的磚那裡,拿東西壓住紙皮。發現無法全麵覆蓋,付穎又去拿了兩塊過來,這樣肉和頂之間就有足夠的空間。
熏臘肉除了下麵的火的熱氣烘烤,關鍵還在於向上的煙霧。被紙皮攔住的煙,又往回散,這樣循環的過程,才是完整的熏臘肉。
這樣,一麵有缺口,五麵包圍的熏臘肉架子就完成了。
臘肉下方的燃燒材料不是用木材,而是因地製宜的用玉米核。
就是付穎一起去掰回來的玉米,把玉米烘乾後剝掉玉米粒剩下的核。長長的玉米核是日常用來生火、加大火力的好幫手,更是熏臘肉的主力軍。
付家去付二姑拿了三袋玉米核,不夠再看情況拿,現在拿多了付二姑丈臉已經很黑了。
付爸先把玉米核平鋪兩層,然後點燃玉米葉,丟到四周,讓它們慢慢燒起來,連成一片。
剛開始的火大一點,為了把豬皮熏脆,這個時候不用一直盯著,但要時不時的過來看一眼,避免火力不均勻。
三個小時後,把肉全部翻過來,火就小一點,再繼續熏兩個小時,整個過程最起碼五個小時。
接近傍晚,臘肉徹底熏好了,付爸把紙皮拿開,檢查熏的成果,看著都可以了,再放涼一會,就可以拿下來了。
付穎拿著刀,過去挑了一塊肥瘦均勻的,片了兩片下來試了試,還是記憶的味道。雖然放久了的臘肉味同嚼蠟,但是新鮮的熏肉其實挺好吃的,鹹香嫩像培根,付哲也跟著吃了兩片。
熏好的臘肉就不是放堂屋了,留一條過年吃,其他的一條條掛在橫梁上。
這裡的房子在修建一樓的時候就會留六個洞,為了穿橫梁掛臘肉,也為了透氣通風。
付爸站在梯子上,付穎和付哲一條條拿過去,遞給他掛好。
搭出來的爐灶還沒拆,付穎看著還有點餘火的“戰場”,突然玩性大發,問付哲要不要燒烤。
付哲點頭,“但是我們沒買什麼東西啊,烤什麼?”
付穎覺得這個主打的就是隨性而為,有什麼烤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