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裡。
這裡是臨杭一個普通的小村子,村名喚作龍泉裡,是宋家的老家所在地。據說村子百年前叫白水村,後來一位道士遊曆至此,說村子以後定會飛出龍鳳,不如改名叫龍泉裡。
出了臨杭市,走上很長一段杳無人煙、綠林層繞的道路,才隱約看到綠瓦白牆,漸漸有了人氣。
龍泉裡有些偏僻,如同世外桃源,但經過幾年發展,已經不再是窮鄉僻壤了。
村口修了一個廣場,空間很大,空閒的老人們喜歡坐在這裡曬太陽嘮嗑,小孩子們就在廣場上玩耍,其樂融融。
一輛汽車緩緩駛向龍泉裡。
村內街道狹窄,除了一條貫通南北的主街,大都還是用青磚鋪成的胡同。雖然許多房子已經翻新,但胡同還是窄窄的,難容一輛汽車通過。
村裡買車的人家越來越多,由於胡同太窄,一般都把車停在村口的空地上,或是主街的路邊。
宋家離村口比較近,宋以惗他們從外麵回來,就直接把車停在了廣場旁邊,然後從後備箱拿了東西朝村裡走去。
曬太陽的婆婆們見是宋以惗一家,立馬停了嘴上的話題,揚聲道“是以惗你們回來了啊。”
她們臉上浮著喜悅,甚至是自豪。
“婆婆,這些是給你們帶回來的。”
他們每人提著大包小包的,除了祭祀用品,剩下的都是送給村裡人的。
婆婆們連連擺手推辭。
“彆彆,不能……”
“以惗,不行……”
“……每次回來都送這送那的。”
“我們又用不到……”
……
“不多,也不常回來。”
“那也不能,我們又不缺什麼。”
……
“應該的。”
……
爭論了幾分鐘,最後以宋以惗硬塞過去、甩手不接為終。
宋以恬則直接扔下手裡的東西,拉上宋以恂和宋以恪一起空手跑了。
這些拉拉扯扯的場麵還是交給她姐吧,她喜歡直接的。
宋以慎拿的都是祭拜用的供品之類的,還有一些生活用品。
宋家父母去世得早,那時最大的宋以惗才十歲,村裡人心善,一直接濟著他們幾個孩子,可以說,是這個村裡人幫忙養大他們的。
所以,無論他們如今有了多大成就,走了多遠,都絕不會忘記這裡的人,這裡的家。
從村口離開後,他們五個人穿過一條長長的胡同,拐了兩個彎,來到一戶二層複式小樓門前。
這房子是去年剛翻新過的。
因為宋以惗和宋以慎先後出去工作,又在市裡買了房,宋以恂、宋以恬和宋以恪平時放假都回市裡的家,所以老家的房子長時間沒人住,就塌了一大片。
果然,房子是需要人氣的,隻要有人住,似乎再老的房子都立得住。
房子塌的消息還是村長打電話告訴宋以惗的。
宋以惗覺得龍泉裡不能沒有他們住的地方,就拜托村長和幾位長輩安排施工隊重建了現在的房子。
村裡的房子都是帶有院子的,房屋重建之後,院子小了許多,但還是要比市裡房子的小院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