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森直接把他的智能眼鏡的原有的固定腦波操作模式關閉。
然後開始直接通過多應用協同,連接上了剛剛完成的腦波數據模型。
然後開始在眼前的虛擬屏幕上進行了相關操作。
屏幕上的鼠標在qs版廣播體操的圖標上,他想要打開屏幕上行另一邊藍星暢聊p。
隻見那個鼠標明沒有移動軌跡,而是突然就出現在了藍星暢聊上,然後瞬間打開了藍星暢聊p。
“果然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原來如果想要打開藍星暢聊軟件,原來在qs廣播體操上麵的鼠標會慢慢的移動到另一邊的藍星暢聊上麵。”
“現在的操作完全更加的快捷,而且精準。”
“原來雖然也是腦波操控,但是在底層操控邏輯上,完全不一樣。”
“原來的操控是通過意識中給出移動的念頭,然後鼠標進行對應移動,這一切完全原先設定好的程序。這中間有一個認為轉化匹配的過程,這一切操控必須是原來已經提前設置好的。”
“一旦你的命令,超出原來設置的鼠標移動動作以外,那麼便不會出現對應的響應。”
像是一開始,就給一段固定的腦波進行匹配,x\u003d向左移動1厘米。
我一旦發出x腦波,電腦後台就會自動識彆出,x\u003d左移動1厘米,然後鼠標開始向左移動1厘米。
一旦我發出另一個指令,想要向左上方37角度位置,移動5厘米,而這個腦波y,卻無法進行相關識彆。
隻有我錄入相關的37角計算方法,計算出這個位置,然後才會進行移動。
其中存在無數的計算,和提前預設。
比如更加複雜的我想要桌麵上的鼠標箭頭,進行向左前空翻360°左旋體兩周半,然後在進行俯臥撐10個。
這個命令出來,估計接收指令的cpu都能算燒掉,都弄不明白這個玩意。
畢竟沒有設計過相關指令。
但是現在的最新腦波控製,卻實進行100的匹配精確控製。
我們發出這個命令的時候,一邊腦海中都會出現這麼一個想象,那麼那個鼠標就會立刻按照你得腦海想象,明白這個指令。
於是立刻進行動作。
這就是兩個模式底層邏輯的不一樣。
並且因為之前的模式,所有動作都必須要預設,因此潛力較低,很多工作無法執行。
再加上那個模式有需要進行多重計算轉化指令,因此相對於這新的操作模式就存在延遲。
越是複雜的動作延遲性越大。
很多時候,這相差01秒,都能決定了很多事情的成敗。
比如兩人站立進行持槍決鬥,一個人發出指令抬槍,瞄準,扣動扳機射擊。
而另一個人完全在抬槍的時候就能調整槍口瞄準,等槍抬起就是瞬間射擊。
這其中的差彆,可能是就是生命。
就是你把指令模擬的同另一個一模一樣,那麼計算反應,還是需要一個時間差,就是決定生死的那瞬間。
劉森有些高興,於是立刻進行其他的測試。
他使用了藍星暢聊同柳穎和殷丹她們進行了聊天,詢問了學校建設規劃情況。
他隻是一個念頭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