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詡沉吟片刻,輕聲說道“大秦如今已收納六國,這不僅是版圖的擴張,更意味著文化與思想的彙聚。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播撒更多知識的種子。
讓各國的學子在這裡學習,共同創造一個繁榮的未來。”
李斯點了點頭,“丞相所言極是。
引入天工開物的教學,將推動我們在技術和工藝上的進步。
關於如何融合六國的學問,也許可以通過這次課程改革來實現。”
蘇詡露出讚許的笑意,“正是如此。
我已經向各國使者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將自己的學識帶到學院。
與我們的學子共同學習研究。”
李斯思索片刻,問道“若六國使者在課堂中產生不同意見,該如何處理?”
蘇詡笑道“這正是我們期望看到的,多樣化的觀點才能激發出新的思考。
我們要做的,是為他們一個理性的交流平台。
讓爭論成為思想的火花,而非衝突的導火索。”
李斯讚同地點頭,“有道理。
不過,在具體實施這些計劃時,可能還需要麵臨不少挑戰。”
“沒錯,但向來有挑戰方有突破。”
蘇詡眼神堅定,“明日,我們便組織一次全員會議,將該計劃詳細告知學院的講師們,並給予他們充分的準備時間。”
李斯點頭應允,“好,我也會協助安排此次會議。”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學院的庭院中,各個教職人員齊聚一堂。
蘇詡站在中央,簡要闡述了未來課程改革的方向。
強調了天工開物在當今的重要性,以及六國使者參與教學的計劃。
一位年輕的講師提出疑問“丞相,這些使者是否具備足夠的教學經驗,他們如何融入我們的教育體係?”
蘇詡微微一笑,答道“這些使者各有所長。
雖在教學經驗上或許遜色於諸位,但他們擁有不同的視角和豐富的地域知識。
我們會安排他們與經驗豐富的講師搭檔,以互補形式進行授課。”
另一名講師也表示擔憂“文化差異可能導致觀念衝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蘇詡沉吟片刻,回答“文化差異確實存在,但我們提倡包容與理解。
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我們要鼓勵學子們學會接受不同的聲音。”
討論持續了一段時間,最終所有人達成共識。
為了讓課程更具吸引力,李斯提議舉辦定期的公開演講。
邀請六國的使者及學者分享他們的見解。
晚上,蘇詡和李斯再次在回廊中漫步。
蘇詡忽然問道“李斯,對於明日的首次公開演講,你有什麼特彆建議?”
李斯思索了一下,“我認為演講主題可以圍繞‘變與不變’展開。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與創新。
這個主題能讓大家思考如何在變化中保持某些不變的核心價值。”
蘇詡露出欣賞的笑容,“這是個很好的主題。那麼,就由你來負責明日演講的主持吧。”
李斯點頭,“明白,我會準備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