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僅未能追及初次夜襲的騎兵隊伍,就連後續試圖回援防患未然的嘗試,也都徒勞無功
當她們在黑夜中遭遇兩翼無數的秦軍刹那,她們,還有留在營地的匈奴家眷,全都陷入了死神的籠罩。
李信宛如先鋒,而主力則由與他保持一定距離,僅靠火光辨認方向的蒙恬和王翦指揮。
李信要是敗局已定,“七九零”想在夜間放火的消息也無法通知蒙恬等人,因此林語航策劃的行動計劃就在東北角一帶布局。
因為東胡主要源於東方,之前探子也查明了匈奴王庭位置。
林語航通過地圖估算出了這片東北區正是匈奴前往王庭的必經之道。
在無法通訊的古代,她僅能憑借“烽煙”作為傳遞信息的神器。
熊熊烈焰,遊牧生活的匈奴以帳蓬為主,遍地都是乾燥易燃的草料與畜糞。
燒毀一切,必然火光照天,不僅是打擊敵人的利器,更是向蒙恬與王翦兩名將領指明進擊的方向。這一策略全依賴於深夜,依托李信出其不意的騎兵突襲。
更為倚重的餌,便是久困沙場的李信,他的衝鋒為前導,以誘敵深入,再轉移視線。
如此一來,蒙恬與王翦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以大軍合圍返回的匈奴戰士。若匈奴兵堅持追擊李信而不返回救援,林語航對王翦和蒙恬隻有一個指令——等待。
因為她確信,匈奴人對親人,絕非無情的野獸。
大火燃燒家園,妻子孩子皆陷危難,林語航判定他們絕不會將李信追得太遠。
這也是她在軍情指示中,隻讓李信率一千輕騎,並嚴禁纏戰的根本原因。
人少行動敏捷,事態萬一失控,李信也能帶領麾下迅速撤退,不必受大部隊牽製。
唯人數少,置身危急之地,才能激發李信壓抑許久的決鬥意誌。
敢於直麵絕境,正是林語航期待的勇士風采。
………………
火焰映照天際,血流成河的土地上,秦國士兵正在撿漏收割敵人,以及搜集糧草。蒙恬與王翦並肩馳騁,凝視著這一片狼藉。
“李信並未停留激戰,我們也一擊即中。”蒙恬感歎道。
身穿黑甲的老將軍王翦淡然應答“一如以往,我們皆因智謀得手,國師的安排巧妙至極。”
“不錯!國師深思熟慮,料事如神。”
有士兵上前報告“將軍,這裡有上百匈奴百姓,多為婦孺,如何處理?”
蒙恬投向王翦的目光中透露著猶豫,但王翦果斷下令“傳令!所有胡人士兵、百姓,一個不留!”
“遵命!”
士兵離去,蒙恬歎了口氣,他還太年輕。
王翦執行指令堅決無情,完全遵循國師的意誌。
他看向蒙恬,語氣認真地說“蒙恬,成就一位將領的功業,需要萬骨鋪就。”
見蒙恬沉默,王翦麵色不悅,招來副將嚴厲叮囑“快去!將那些活捉的匈奴人,無論是士兵百姓,女子小孩,一概斬首,以人頭計功,每人一顆功勳,就說是我的命令。”
“遵命,將軍!”
副將領命去了,緊接著不論氣息尚存或是橫屍地上,每個匈奴人的頭顱一一被取下。
軍功靠殺人頭來衡量,王翦顯然把部分匈奴百姓人頭充當了功勳
蒙恬讀懂王翦的策略,卻不明白怎樣評價,愈發對自己感到自責。
原來他比起李信更具備憐憫之心。老將軍王翦此刻繼續說“對野獸下手,最好讓他們懼怕你,讓你的凶殘勝過野獸千百倍。當初國師的心意,我們都清楚,迅速打掃戰場後,還需再逗留一日,國師所說的三天期限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