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播放。
“鄧綏認為隻有大力發展科技,才能使國家強大。她下詔在全國範圍內選拔科技人才。特意為此在察舉製中開創了一門名為道術的選舉科目。”
“這個道是指道理的道,包括了天文數術,醫方遁甲等等,可不是道士法術的道。察舉選官也不再是單一的舉孝廉。”
“為了表示對人才的尊重,她還派遣公車將有技術才能的人接到洛陽,並親自接見。”
“張衡便是在此時被鄧綏提拔為太史令,這相當於國家科研機構的總指揮。”
“在張衡的帶領下,結合前人的經驗,東漢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動運行的漏水轉渾天儀。這架渾天儀以水力驅動,自動旋轉,模擬了天體運行,領先世界1400年。”
“不僅如此,他們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感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領先世界1700多年。它能精準預測發生地震的方向。”
“除此之外,張衡領導的科研團隊還發明了侯風儀,自動日曆,指南車,計裡鼓等九項偉大發明。這些都是領先世界上千年的科技。”
“此時的洛陽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科技中心。而這段時期,也是華夏科技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雖然漢和帝在位時就有推廣這些,但鄧綏延續下來同樣功不可沒。”
大宋時空節點。
開封府垂拱殿。
趙匡胤被連綿不絕的自然災害驚呆了。
他曾目睹過汴京大火,皇宮都被付之一炬。也見過黃河潰堤,滔天洪水肆虐。
所以對水利方麵他從沒放鬆。每年前三個月都是黃河修堤植樹的例修期。其餘河流同樣做了不少修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他還沒見過隕石,地震等災害。這麼多的災害同時頻發,那個時期竟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和農民起義。
史書會對鄧綏給予很高的評價,趙匡胤能理解,但後世認可其科學技術方麵的貢獻卻是他沒想到的。
天幕播放之前,誰會去了解科學技術?
“官家,有古法可依,我們科舉改革不正是時候嗎?”
趙普帶著興奮的聲音傳來,趙匡胤聽後眼神一亮。
光靠搜羅民間科技人才和工匠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覆蓋各地的學堂培養此類人才也不是短期可以見效。
從科舉上提高科學的地位肯定是長期發展的根基。如此,再沒有萬般皆下品的說法。儒家也不再是唯一。
“趁著這股東風,趕緊著手製定政策,同時做好儒家學子的思想工作,宣傳部門也要對科學的重要性多做宣傳。”
趙匡胤頓時就做出決定。
“自科舉以來就有明法科、明算科。朝廷以此吸收法律和數算人才,隻是曆來沒有和進士科同等的地位。如今也算是重新以此舉士。名正言順。”
趙普想到了大唐科舉,也找到了科舉改革的一項依據。
此時大宋的科舉並沒有像後來那般走向極端,儒家的影響力也並非遍布朝野。所以眾人對改革都充滿了信心。
“對了,這些東漢的發明創造都安排人手查詢古籍研究,雖然不一定有用,但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丟。”
趙匡胤自天幕談及夢溪筆談,說此書乃是集前人之大成後,越發覺得自己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喜歡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王朝崛起短視頻引領工業革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