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見到趙雲前來,問道“子龍不據樊城,回新野作甚?”】
【趙雲答“奉軍師之命,前來聽令。”】
【威嚴的軍號聲突然響起,關羽、張飛、趙雲都看了過去。】
【隻見諸葛亮拿著劉備佩劍與印綬,緩緩走來。】
【身為主公的劉備,反而跟在諸葛亮身後。】
【諸葛亮坐上點將台主位,劉備坐在其一旁。】
【關羽、張飛滿臉不忿。】
【台下眾將也都一臉疑惑。】
彈幕
——“全軍指揮權交給一個未曾臨陣過的二十七歲青年,劉備好膽色。”
——“相當於創業公司交給一個二十歲的沒有項目經驗的毛頭小子。”
——“劉備太牛了,沒有幾個領導能做到這樣。”
——“劉備這度量果然乾大事的人。”
——“眾將你倆是不是坐反了?”
【諸葛亮羽扇一揮“前哨官,詳報軍情。”】
【前哨官出陣“是。哨馬報來,夏侯惇十萬大軍已臨近博望坡。”】
【“約有三十裡路程。”】
【“眾將聽令!”諸葛亮捧起印綬,“眾將依號令行事,兵馬各陣緊密配合。”】
【“若有不服號令者……”】
【眾將拱手“服從軍師號令。”】
【劉備抬眼望去,關羽、張飛沉默不語。】
【“前哨官。”諸葛亮叫道。】
【“在。”前哨官再次出列。】
【諸葛亮下令“速派人馬探查,將曹兵一舉一動隨時報來。”】
【“是!”前哨官領命去辦。】
【“糧秣官。”諸葛亮再次喚人。】
【“在。”糧秣官出列。】
【諸葛亮下令“自此刻起,陣中糧秣悉心查點,分發登賬,每日呈報庫糧情況,不得有誤。”】
【“備足車馬,隨後聽候調用。”】
【“是!”糧秣官聽令歸隊。】
【“新野守城官。”諸葛亮喚道。】
【“在。”新野守城官出列。】
【諸葛亮下令“加固城防。”】
【“四門悉心查守,不得有絲毫鬆懈。”】
【“是!”新野守城官領命去辦。】
——“備備托管模式已啟用。”
——“情報第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穩住後防再行進攻。”
——“這一段太精彩了!打仗不是光打就完了,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看完這一段,我感覺蘇辰真的在古代打過仗。”
【張飛在關羽身旁耳語“不過如此而已……”】
【劉備瞪了兄弟二人一眼,兩兄弟才消停了些。】
【諸葛亮麵向眾將繼續說道“今夏侯惇領十萬兵馬來取新野,必由博望城外經過。”】
【“今此一仗,便在博望坡打敗曹兵。”】
【劉備連連點頭。】
【“關羽!”諸葛亮喚道。】
【關羽雖有不滿,但還是慢慢出列,平靜說道“在。”】
【諸葛亮道“博望坡之左有座山,名曰豫山。”】
【“右側有林,名曰安林。”】
【關羽傲然閉目,不言不語。】
【諸葛亮見之,道“關將軍,方才所言可曾聽見?”】
【關羽平靜道“軍師說,博望坡兩側有山有林。”】
【“向導官。”諸葛亮喚道。】
【“在。”向導官出列。】
【諸葛亮問道“博望坡地形可清楚?”】
【向導官道“我專司勘察地形,以為三軍向導。”】
【諸葛亮示向關羽“且給關將軍講講博望地形。”】
【向導官道“博望之左有山,名叫豫山。”】
【“右側有林,名叫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