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辰提筆寫下,前世蘇軾那兩首名篇。
【赤壁一戰之後,劉備集團終於迎來了三分天下的契機。】
【後世有文人蘇軾作詩,紀念這場壯烈的戰爭。】
【詩名曰《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寫完一首還不過癮,蘇辰順手將另外一首也寫了下來。
【又有文人杜牧作詩紀念。】
【詩名曰《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寫完,點飯,光速下播。
蘇辰的這兩首詩,讓直播間的觀眾們一臉懵逼。
——“蘇軾和杜牧有寫過這詩嗎?”
——“總不能因為都姓蘇,就把功勞給了本家吧。”
——“我是個詩詞愛好者,三歲讀唐詩,五歲背宋詞,十歲能默寫唐詩宋詞三百首,但是不記得有這麼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啊。”
——“我讀詩也不少,也不曾記得杜牧寫過《赤壁》。”
——“你這不廢話,三國的史料,很有可能在宋朝之前就湮滅了。蘇軾和杜牧拿頭來寫詩啊?”
——“又特麼下播了,昨天還更新到十點呢。”
——“有一說一,這兩首詞寫得真是不錯,朗朗上口,又大氣磅礴。”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哈哈,曆史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在家看直播的溫如敏皺起眉頭蘇軾寫過這首詞?
他趕忙從沙發上坐起,來到書房抽出《蘇軾詞集》,翻看完所有的目錄,也沒有找到這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他又翻出《杜牧詩集》,同樣沒有找到蘇辰寫的那首《赤壁》。
怎麼回事?
溫如敏心中疑慮難消,又來到電腦前,搜索這兩篇詩詞。
他嘗試了各種方式搜索,但都沒找到任何關於這兩首詩詞的痕跡。
“難道是,蘇辰記錯了?”
“就算記錯了作者,那這兩首詩詞也應該有痕跡才對呀。”
“不管了,把這兩首詩詞也收錄進課本,作者就寫蘇辰吧。”
溫如敏照例又發了一條微博,宣布了此事。
“蘇辰《念奴嬌·赤壁懷古》,收錄進七年級下。蘇辰《赤壁》,收錄進八年級上。”
“兩篇詩詞需背誦。”
很快,刷到這條微薄的學生們天塌了。
——“不是吧,又一篇必備課文。”
——“這都第三篇了,能不能彆緊著我們這一屆的學生霍霍啊。”
——“收錄進了初一和初二教材?還好老子已經初三了,哈哈哈哈。”
——“我以為隻要我升學夠快,必備詩詞就追不上我。沒想到躲過了高一,高二居然也要加?”
另外一些看熱鬨的網友也在評論區活躍。
——“好喲,加加加,讓他們背個夠哈哈哈。”
——“這兩篇詩詞,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淩雲健舉,包舉有力。的確十分適合納入教材。”
——“不對呀,蘇辰在節目裡,不是寫作者是蘇軾和杜牧嗎?溫教授為什麼要將作者改成蘇辰呢?”
——“我們都被蘇辰騙了,我剛才查了一下,這首詩根本就沒有被創作過,更不可能是蘇軾和杜牧的作品。”
——“好你個蘇辰,是擔心自己對文學界的貢獻太大,現在都開始讓彆人頂包了。”
——“下次寫我的名字嘻嘻,蘇軾和杜牧太出名了,一查就知道假的,我叫王小明,下次讓我給名篇頂包,讓我也嘗嘗上教材的滋味。”
這一夜,大家都沉浸在赤壁戰場的滔天熱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