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雜談》的落筆之人並不是北陽居士,而是一個名叫左虹邱的人,《北陽雜談》最早的也不叫《北陽雜談》,主要內容也不是講北陽山的風土人情,而是左虹邱的人生自傳。
當時的左虹邱年僅十五歲半,所以書中的部分內容並不是追憶,而就是他的當下。
一位十五歲半的少年故作滄桑,傷秋悲春寫下人生自傳,是多麼貽笑大方的一件事。
而且自傳的體裁本就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每個人都有各自忙碌的人生,絕大多數人連自己的人生都管理不好,又豈會去關注旁人的人生?
除非,是極具人格魅力的人,比如影響了一整個時代的偉人。
可以是五十,卻不能是十五。
不怪世人有偏見,十五歲的年紀連題都算不明白,還有工夫去總結人生?
五十而知天命,有些事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新的看法,便也會越發覺得年輕時的自己有多麼不懂事。
再者文人相輕,一個普通人的十五歲自傳,出版編輯多看一眼,還沒直接去吃口屎有營養得多。
“什麼阿貓阿狗都寫能自傳。”就連阿狗安在看到十五歲寫自傳的一瞬間,也忍不住吐槽道。
左虹邱的人生就很普通,就像無波古井,平得出奇。
沒有身殘誌堅的勵誌人生,沒有雙親過世,也沒有家庭不睦,連校園霸淩都沒有;沒有任何引人深思,或者使人向上的內容,真的就中二少年的無病呻吟,而且敘事直白,就如同你兩點一線的日常枯燥且無味。
這樣的自傳之所以能出版,說好聽了是赤子之心,說難聽了是沒見過什麼世麵。
左虹邱普通的一生剛好是絕大多數當地人的真實寫照,極具當地文化特色,因此隻要進行少許潤色,便能成為很好的宣揚當地文化。
於是由左虹邱接觸到的出版編輯,筆名北陽居士的田誌侈進行指導創作。
之後左虹邱寫出了讓讀者稍感興趣、在學院掀起軒然大波、違反出版政策的封建迷信內容——北陽山山神。
而等學院知曉到他的創作內容時,已經是由北陽居士代筆潤色,並添加了新的內容後,進行書號審批的《北陽雜談》初稿了。
當學院嘗試與左虹邱接觸時,左虹邱早已過世,不然也不用北陽居士代筆創作。
左虹邱在夜裡翻越了滿是鐵絲圍欄的北陽山,自縊在了北陽山中。
據左虹邱的家人交代,左虹邱生前並沒有什麼異常舉動,一切都很平常,就那麼沒有一點征兆,不聲不響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左虹邱的家人說,左虹邱的死都是出版社逼的,出版社讓左虹邱不停地改稿,致使白天還要上學的左虹邱,時常改稿到深夜,並在漆黑無人的夜裡發出崩潰絕望的哀嚎。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左虹邱是因為改稿改到精神崩潰,從而產生了幻覺?
要知道,十個寫書的九個精神病,還有一個癲子。
正常人誰寫書啊?
從《北陽雜談》上是找不出任何線索了,畢竟已經出版了二百多年,如果有線索,估計早就被人發現了。
下午時間,何安在去到了電玩城打遊戲,吃著大補的小零食,他未感覺到有任何不適,說明所補的養分都被溫室給吸收了。
何安在玩了沒多久,唐明便來到了何安在的身旁坐了下來,並將一個信封放到了何安在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