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順利,病人沒有出現任何並發症。
到了第三天,通關了,病人在打了兩個屁後,秦耕果斷地拔掉了病人的胃管。
又過了幾天,猛養醫院首例結腸癌根治手術的患者成功地渡過了腸瘺高發期。
在此期間,秦耕仍然有些擔憂。
到了第五天,病人腹腔裡的引流管也拔出了,這一點,昌嶽西都很意外,因為,病人可是腸穿孔,腹腔嚴重汙染了,竟然在第三天開始就沒有了引流物,第五天,秦耕就把引流管拔了。
病人已經可以下地活動了。
送往縣醫院的標本得出了正式的診斷報告,病理診斷顯示為“中分化腺癌”,已突破肌層和漿膜層,臨床分期為三期。
病人堅決拒絕接受化療。
對此,秦耕並沒有過多地去勸說。雖然化療對於病情會有所幫助,但從臨床上來看,許多未接受化療的患者存活率也並不低。
他隻是告訴病人“回家以後,每半年要回來複查一次。”
說到複查,秦耕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
因為,此刻,就連b超這種技術都還未被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所謂的複查,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檢查可以進行。
在前世,也就是幾十年後的未來,複查變得相當簡單和高效。
通過抽取血液檢查癌胚抗原、進行b超、ct以及腸鏡等檢查,可以幾乎毫無遺漏地檢測到任何可能的轉移情況。
而現實卻是殘酷的,當前的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缺乏先進的儀器設備來支持這些精確的檢測方法。
這讓秦耕不禁感歎,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醫療設備和技術將取得驚人的進步,發展速度可謂是突飛猛進!
麵對如此巨大的差距,秦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於現有條件的限製,早期發現疾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這無疑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恢複後,這位病人終於痊愈並出院了。
為了表達對醫生們的感激之情,病人家屬在出院當天準備了一份特彆的禮物——一麵巨大的錦旗,並燃放了許多鞭炮以示慶祝。
錦旗上寫著八個大字“醫術精湛,華佗再世!”
昌嶽西站在c位,臉上洋溢著笑容,欣然接受了這份來自患者的感恩之情。
同時,猛養記者站的幾位記者也趕到了現場。
鄭少文熱情地迎接了他們,並詳細介紹了這次成功的結腸癌根治手術。
這些記者們紛紛在自己所屬的報紙上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其中,《滇省日報》更是在第二版以長篇形式報道了這一事件,標題為“小醫院,大手術!記猛養醫院成功開展結腸癌根治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報道得以順利發表得益於葉薇的幫助。
她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確保了這篇報道能夠引起廣泛關注。
為了樹立榜樣、創造典型,僅僅依靠房屋建設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秦耕在猛養醫院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他成功完成了這項高難度的結腸癌根治手術,堪稱醫學領域的一次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