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立文來到日本後,停更許久的《飛鳥集》,終於又開始更新了,但是更新的時間非常隨意,有時一天可能好幾條,有時好幾天一條也沒有。
這可急壞了國內那幫文青,他們是既想催,又不敢催。
這好不容易開始連載了,萬一一催在催沒了怎麼辦?
8月7日,一名在華留學的日本留學生,將李立文發表在微博上的《飛鳥集》搬運回日本後,很快就引起了轟動。
俳諧,誕生於17世紀初的日本江戶時代,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俳句和俳文兩種形式。
到了18世紀中葉,俳諧的發展攀上了前所未有的巔峰,其影響力與藝術魅力達到了極致。
然而,時間並未讓俳諧止步不前。在19世紀的革新浪潮中,俳諧迎來了新的蛻變,被賦予了“新俳諧”的稱謂,這一變化不僅保留了其傳統的精髓,更融入了新時代的活力與創意。
經過長達四百多年的發展,時至今日,日本俳諧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吸引著無數作家與創作者的青睞與追捧。
但是令廣大日本文學愛好者沒想到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會有一名華國作家,了解和模仿創作俳句。
關鍵是還寫的不錯。
這一下子,引得整個小日子文化屆上下集體高c。
瞧瞧,看看,誰說小日子文化拿不出手?沒看到連隔壁的著名青年作家李立文都在模仿學習我們的文化嘛。
8月10日,李立文接受了來自共同通訊社記者的采訪。
記者:“您好,李立文先生。首先恭喜您的新書《老人與海》在全球取得了600萬冊的驚人銷量。”
李立文笑了笑:“謝謝。”
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一件非常火的事,就是您創作的一些簡短的詩句,請問您這個是模仿我們日本俳諧的形式嗎?”
李立文就知道,這幫記者肯定要問《飛鳥集》的事兒,不過好在他已經準備好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然後他回答道:“其實我在很小的時候,非常喜歡古詩,特彆是我們華國的唐詩宋詞,也曾經夢想著自己長大以後成為一名詩人。再後來,隨著年齡,到了高中,開始喜歡上現代詩。”
說完,李立文突然搖頭笑了笑:“那會兒我的文青味非常重,然後總想著寫一些情情愛愛的詩來吸引些小女生。後來我就從唐詩宋詞開始研究,直到我發現了俳句。”
“俳諧起源於日本連歌,而連歌又起源於我國唐詩中的聯句詩,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我逐漸喜歡上這種格式。”
“相比較其他形式的現代詩,俳句具有獨特魅力,它描摹美麗的自然事物,抒發內心的真情實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美感。於是我開始按照俳句的樣式,模仿創作了不少現代詩。而這也就是《飛鳥集》的由來。”
記者:“看得出來,您模仿的非常成功,在我們國內,有許多文學愛好者喜歡您創作的短句。”
李立文笑著點了點頭:“謝謝。”
記者又問:“李立文先生,您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日本時,是因為《人間失格》這本書,您能和我們簡單的聊一下嗎?”
李立文想了一下,然後說到:“《人間失格》的出現,是為了我一個朋友創作出來的。”
記者:“聽說您的這個朋友是因為重度抑鬱症去世的嗎?”
李立文點點頭,沒有說話。
記者又問:“李立文先生,您知道您的這本書給日本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嗎?”
李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