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佟青敲開胡文波辦公室的門:“老師,我來了。”
“嗯,小佟,坐。”
胡文波起身給佟青倒了一杯茶,然後問道:“小佟,最近和立文有聯係嗎?”
“一直都有。”
“嗯。”胡文波點了點頭:“那找他約稿的事情,應該沒什麼難度吧。”
佟青沉思片刻後,回答:“應該沒什麼難度。立文之前答應過我,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們可以隨時找他約稿。”
“之前是之前,現在是現在。”胡文波歎了一口氣:“立文現在身份不同了。”
“老師,我相信立文他不是那種人。”
“也是。”胡文波看著左手邊的書說道:“能寫出《邊城》這種作品的,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說完,他扭頭看向佟青,拍了拍《邊城》的封麵:“《邊城》看完了嗎?”
“看完了。”
“感覺怎麼樣?”
“寫得真好,我感覺比他之前的所有作品都要好。”
胡文波笑著點了點頭:“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本書從內到外,都透露出我們華國人的味道,比《活著》還要濃鬱的鄉土情懷。而《邊城》的鄉土情懷,正是這本書最動人的部分。”
“它不僅僅是對一個地方的描繪,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懷念和向往。無論是翠翠的純真愛情,還是老船夫對孫女的深沉關愛,都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共鳴。”
“《邊城》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幅畫,一幅描繪著華國傳統鄉村生活的水墨畫,書中的每一筆都充滿了詩意和情感。”
“老師,您感覺這本書和《雪國》比起來,怎麼樣?”
胡文波想了一下後,說道:“這兩本確實很像,在《雪國》裡,其透露出濃鬱的虛無主義和物哀思想,虛無,潔淨,悲哀達到了極致,讓人心生向往,又有強烈的惆悵感。”
“而在《邊城》中,鄉土、人事、人物三者融合,渾然一體,立文用他犀利的筆觸,描繪出了華國獨有的哀婉悲憫的情緒以及道、儒兩家的美學思想。”
“在麵對死亡時,《雪國》中透露的是悲觀的,但是悲觀並不絕望,並把死亡看作是再生的一種方式。”
“而《邊城》則不同,它在麵對死亡時,更多地體現了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立文在作品中展現了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對人性中美好與善良的執著追求。”
“在道家看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的人死了,生的人還要繼續生活下去。所以,在《邊城》中,麵對死亡的態度更趨向積極的一麵,這也體現了華國文化中‘哀而不傷’的思想。”
“老師,您認為《邊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會怎樣?”佟青好奇地問。
胡文波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邊城》無疑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它不僅繼承了華國文學的傳統,還融合了現代文學的創新。”
“立文通過這部作品,展現了他對鄉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性的細膩刻畫。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文學價值和曆史地位,我認為不會低於《活著》,甚至還要比它更高。”
“謝謝老師,我明白了。”佟青點頭表示理解。
“好了,小佟,你先回去工作吧。記得儘快聯係立文,我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胡文波囑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