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漢軍與倭人的軍隊在錯綜複雜、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而殘酷的拉鋸戰。
山間的霧氣繚繞,山道繁複多變。
倭人的忍軍憑借著高超的隱蔽技巧不斷向深邃的大山腹地探索前進,他們如同夜色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穿梭於密林與峭壁之間,企圖找到漢軍那隱秘的營寨,給予致命一擊。
而漢軍這邊,則派遣出了精明強乾的斥候小隊,在山道上與倭人的忍軍不斷爆發短兵相接的激戰。
這些斥候們個個身手不凡,反應迅速,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與敵人展開了巧妙的周旋。
漢軍雖然占據了主場之利,對地形了如指掌,但倭人的忍軍卻以其獨特的隱蔽作戰方式,讓漢軍防不勝防。
他們擅長利用山間的縫隙、岩石和樹木作為掩護,發起突然襲擊,然後又迅速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雙方在這場殘酷的較量中互有死傷,戰鬥異常膠著。
即便是呂布也在這複雜多變的山地戰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幾次親自率軍出擊,試圖對倭人忍軍造成更大的殺傷,但無奈山道崎嶇,地形複雜,使得他難以完全施展。
除了每次斬殺幾個忍者之外,並沒有取得太過顯著的戰果。
忍者們也知道呂布的厲害,並不與呂布硬碰,一旦發現呂布,忍者們立刻退往密林之中。
在這片崎嶇不平的山道上,忍軍的行動反而更加如魚得水。
他們身形矯健,動作敏捷,能夠迅速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
而呂布那匹神駿的赤兔馬,雖然平日裡奔跑如飛,但在這狹窄且多彎的山道上,其奔跑能力卻受到了極大的限製,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優勢。
漢軍雖然在這場與倭人忍者的對抗中也承受了一定的損失,但這些損失卻如同磨礪刀刃的砥石,讓漢軍變得更加堅韌鋒利。
在與倭人忍者這群狡猾且精通擅長各種下三濫招數的對手交鋒的過程中,漢軍逐漸找到了應對山地作戰的竅門。
在近一個月的拉鋸戰中,漢軍不僅頂住了壓力,更在這艱難的環境中鍛煉出了一批批能夠適應山地複雜地形的精銳斥候。
這些斥候們在與忍者的較量中,逐漸學會了如何利用地形進行隱蔽、如何快速轉移以避開敵人的鋒芒,以及如何精準地發起突襲,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等等各種山地作戰的要訣。
伍興深知經驗分享與傳承的重要性。
他讓那些在與忍者作戰中取得較好戰果的斥候,將自己的經驗和技巧無私地傳授給其他新兵斥候。
這些經驗不僅包括戰鬥技巧,還有對山地地形的理解、對敵人行動模式的預判等。
在伍興的推動下,漢軍斥候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經驗傳遞機製,使得整個漢軍的山地作戰經驗越來越豐富,戰鬥力也隨之不斷提升。
隨著時間的推移,倭人忍軍的損失開始逐漸加大,而漢軍的損失卻逐漸減小。
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傷亡數字上,更體現在士氣與信心上。
漢軍斥候們越來越自信,他們知道,隻要能夠充分利用地形和自身優勢,就能夠戰勝那些神出鬼沒的敵人。
最終,麵對漢軍日益增強的山地作戰能力和不斷擴大的損失,倭人的首領上杉謙信不得不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叫停了忍軍往山林深處的進一步探索。
他意識到,再繼續下去,隻會讓更多的忍者白白送死,而漢軍卻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大。
但這一決定,同時也等於倭人正式承認了他們的一個重大戰略企圖——尋找並殲滅漢軍主力——已經完全落空。
在這場持續多日的山地拉鋸戰中,倭人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派遣了精銳的忍軍深入山林,試圖找到漢軍的蹤跡並一舉將其殲滅,但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沉重的打擊。
複雜的山道成為了漢軍的天然屏障,這些蜿蜒曲折、地形多變的山路,讓倭人的大軍難以展開有效的攻勢。
即便他們的忍軍能夠找到漢軍的營寨,但在那狹窄且多彎的山道上,要想調動大軍進行圍攻,無疑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山地的特殊性不僅限製了倭人大軍的機動性,更讓他們的戰術和兵力優勢無法充分發揮。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往往無法轉化為戰場上的勝勢。
相反,漢軍卻能夠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不斷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上杉謙信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些事實,所以才不得不放棄原本的計劃,轉而尋求其他的方式來對抗漢軍。
而對於整個戰局來說,這一轉折也意味著雙方的戰鬥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上杉謙信傾巢而出,當然不會甘心就此退走,轉而利用兵力優勢封鎖各個出山要道,並在各處要道修建堅固的堡壘,一副步步為營,要困死漢軍的架勢。
這一結果,對於漢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漢軍不僅成功地挫敗了倭人的企圖,更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出了一支適應山地作戰的精銳部隊。
這些斬殺過忍者的士兵,都可以順利升為漢軍二級兵種,漢軍增加了近一千名二級兵種,實力反而獲得了增強。
特彆令伍興驚喜的是,有十二名士兵竟然完成了二階兵種的進階任務。
想來是倭人忍者中也有部分進階到了二階兵種,一個士兵殺兩個二階兵種的忍者,就可以完成二階兵種的進階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