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雖然已經繼位幾個月,但年號仍然沿用的是宣仁十二年,要到明年正旦之日才會使用李鴻的年號。
也就是說“宣仁”還能使用一個月,之後就將成為曆史。
李鴻的年號已經確定為“熙文”,這個年號確切說並不是李鴻定的,而是崔用幫李鴻定的。
李鴻曾私下抱怨,並不喜歡這個年號,但木已成舟無法改變。
每月一次的大朝會其實主要是一種官麵形式,讓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和勳貴等人,都有一個能夠麵見天顏的機會。但在這種大朝會上,一般並不會討論具體的國政大事。
想想也就知道,數百人擠在一起,嘰嘰喳喳,如何討論?離的遠的人,連皇帝說了什麼估計都聽不清楚。
朝廷大事都是小範圍討論後決定的,往往人越少,決定的事情越大。
人少就代表著機密。
比如最機密和重大的事就是皇位的傳承,此事就隻有皇帝一個人能夠決定。
今日上朝的官員和勳貴也都是這麼想的,按照禮節流程,按部就班。
文官以崔用為首站在左側,勳貴武官以保國公傅遠為首站在右側。當然文官的數量要大大多於武官。
坐在禦座上的李鴻已經經曆過幾次這樣的大朝會,熟知流程。但今日卻似乎也隱隱有些激動。
當全部儀式完成之後,司禮太監高聲道“今日大朝,百官奏事!”
一般情況下,會安排好兩三個官員上報一些喜事,甚至是地方上出現的各種祥瑞,完事後也就可以散朝了。
但今日不等這些安排好的官員上報,卻聽一個聲音大聲道“臣,奉聖命攝拱衛司事周忠有本上奏!”
周忠本來身為太監,沒有資格在朝會奏事。但他現在隻說拱衛司的差事,根本不提禦書房秉筆太監的身份,就是要突出自己的官身,好爭取一個說話的機會。
即便如此,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所有人都齊齊看向說話之人,有些人已經感到今日的大朝會或許不會再平靜。
崔用心裡也是一震,但他佇立朝堂多年,見慣大風大浪,早已處變不驚。雖然有所意外,但還是穩如泰山。
保國公傅遠似乎也並不知情,微微抬頭看了一眼李鴻,隨即就等著周忠的下文。
不等司禮太監說話,李鴻已經按捺不住,興奮的咳嗽兩聲,直接開口道“周忠,你有何事,儘管奏來!”
周忠向前幾步,站到隊列最前,雙手將奏折高高舉起。
司禮太監連忙上前將奏折接下,然後快步呈給李鴻。
李鴻裝模作樣的打開查看,所有人都在關注著李鴻的表情。
旁邊的方吉則是如墜霧中,心裡知道李鴻和周忠肯定是合夥瞞過了他。
看到崔用投來的眼神,方吉也隻好微微搖頭,示意自己也不知情。
李鴻看完之後,臉上已經恢複平靜,並沒有太多表示,隻是開口道“周忠,將你所奏之事向眾位愛卿通報一遍。”
周忠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