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州城裡的總兵祖大壽,卻在屋子裡,對著一盞燈發呆,大兒子祖澤潤路過父親房屋,見屋中燈還亮著,知道父親沒睡,便進到屋裡,來到父親身邊坐下。
“父親,一路辛苦,為何不早點休息”。
“為父睡不著啊!”
\"哎!\",祖大壽長歎一聲,眼中充滿落寞,對著自己兒子,說出了心事。
當年與滿人作戰,祖大壽和妹夫吳鑲都是總兵,在野外與多鐸大軍相遇,吳鑲被數十倍的清軍包圍,眼看回天無力。
已以逃出包圍的祖大壽,知道自己身邊的這點兵力,去救人就是送死一樣,無奈下,隻得眼睜睜的看著吳鑲陷入絕境。
十八歲的吳三桂,跟著舅舅祖大壽出戰,吳三桂見父親遇險,要求舅舅去救自己的父親,祖大壽卻不肯出兵。
一怒之下的吳三桂,帶著自己的幾十親衛,飛蛾撲火般的衝入多鐸的包圍之中,這時的吳三桂,無懼無畏,宛如趙子龍在世,關二哥重生,竟然在亂軍之中,把父親救了出來。
一時間驚為天人,在遼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傳為佳話。
後麵傳到了大明崇楨皇帝耳中,皇帝備受感動,認為可以舍身救父的人,也一定可舍身救君,從此青年吳三桂走進了崇楨皇帝內心。感念其忠,其勇,其心,崇楨親筆賜字,“忠勇無雙,家國棟梁“的極高評價,直接給沒有任何官職的吳三桂封了一個四品遊擊將軍的名號,轟動遼東。
但也因為這件事,吳三桂心底恨上了不肯救援的舅舅祖大壽,雖然他也知道,祖大壽當時做的沒錯,可心裡還是過不去。
“算了,他怨我也是情理之中,想當初我做的雖無愧於大明,但卻總有愧於人情”。
祖澤潤隻能當個聽客了,這件事他無法評判誰對誰錯,似乎誰都對,誰也都有錯。
大淩河西邊的清軍大營,濟爾哈朗收到了漢軍旗全軍覆滅的消息,怒火攻心,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如此讓敵人神不知鬼不覺的乾掉兩萬多人,老臉實在掛不住了。
對著帳內將官咆哮“大戰末開,先損兩萬人,這如何向皇上交待,如何向大清朝堂交待,吾有何麵目立於朝堂之上”。
必須再扳回一局,一聲令下,大淩河西岸兩萬滿人大軍全部出動,攻打鬆山衛。又命剛來支援的多爾袞埋伏到鬆山衛後麵的杏山一線,阻擋洪承疇的八萬後軍。
又發一道書信,要包圍錦州的豪格,看住錦州裡的明軍,不能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鬆山衛。可能因為路途太遠,直到打完了,豪格才收到命令。
總兵楊國柱的三萬大軍剛到鬆山一帶,正要打算聯絡鬆山衛的守軍,進去彙合,不想迎來了兩萬滿人騎兵,楊國柱倉促應戰,邊戰邊退,想退入鬆山衛。
不想鬆山衛守將史明,貪生怕死,競然不敢出城接應,眼看著三萬明軍在城外與清軍廝殺。
楊國柱也是員勇將,不懼生死,利用地形,結陣阻擊。可騎兵天生就步軍的克星,半天後,三萬人死傷過半,楊國柱身中數箭,渾身是血。
鬆山衛兩位副將夏承德、呂品奇力勸主將,快出城支援一下吧,再不濟也把大軍接進來。這要是楊總兵死在外麵,我鬆山衛上下,都得以死謝罪。
史明不得已才同意,打開城門,放人進來。
清軍見鬆山衛城門打開,城中兵馬出動,知道想接城外明軍入城,一旦入城中,就是攻城之戰了,鬆山衛雖不大,他們騎兵也攻不下來。
鄭親王濟爾哈朗,立馬強令各部猛攻,不給明軍入城的機會。
楊國柱見此,大喝一聲宣府老兵何在!來我左右。
“在!”
”在!”
一聲聲回應,此起彼伏。數千人在回應著總兵,聚集到了楊國柱身邊。
望著這些老兵,楊國柱心如刀絞,怪自己無能連累手下。
“兄弟們,你們跟隨我多年,今日隨我同生共死,與韃子死戰,可敢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