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批了祠堂旁邊的一塊地建學堂,說是祠堂裡的先祖們聽到朗朗讀書聲也會覺得欣慰。
消息一放出去,村裡的百姓都高興壞了。
百姓讀書多難啊,附近的幾個村子,沒有一個建了村學的,村裡的孩子想要讀書,隻能到縣城的書院,衣食住行都在裡麵,花銷很大。
現在全村也隻有三個孩子開了蒙,繼續上學的一個沒有。
村裡的孩子每天皮猴子一樣到處跑,上樹捉鳥,下河抓魚,農人忙碌,沒辦法專門盯著,各種禍都不少闖,各種事也不少出。
不說彆的,每年夏天河裡溺水的都得兩三個。
村裡最年輕的讀書人就是何光祖了,雖然隻是個童生。
要不是他家眼光高,一定要那長得好看家裡又有錢的,哪怕他那父母再荒唐,也早就被搶破頭了。
大家也羨慕,也想自己的孩子能讀書科考,光宗耀祖。
得知村裡要建村學,一個個都積極的很,自發的就乾起來了。
何依依專門調了個店裡的管事來負責賬目采買一應事務。
建造的用料選的都是中上層的,不是頂頂好,但在村裡也是頂級了。
除了瓦工、木工等手藝人,出力的都是村裡來幫忙的,人員並不固定,也不要工錢,但大家乾的都很賣力。
何依依得知這樣的情況,便交代管事這邊工地包飯,而且要每餐有肉,吃的飽也吃的好。
主要是擔心兩邊同時開工,給何依依家做工卻有工錢,時間長了會打擊大家給村裡出力的積極性。
果然,了飯食之後,大夥工作的積極性更高了,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偷奸耍滑想來混飯吃的,都不用管事出手,鄉親們合夥就打發了。
學堂還沒建起來,宋瀾一家在村裡的聲望已經越來越高。
何依依家這邊也開展的如火如荼。
跟村長去縣裡辦地契的時候,村長做主又往西擴了擴,多劃了一百多平。
買地的銀子,除了要交給縣衙的部分,其餘的留著等學堂建成的時候給孩子們買桌椅。
何依依去縣城裡請了泥瓦匠,都是很有經驗的老師傅,簡單說一下要求就都給安排明白了。
由於村裡路途遙遠,搬搬抬抬的力氣活便在村裡請些青壯年,當然也都是按照市價給的工錢。
因為何依依一家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住,首先施工的是主宅旁邊的作坊,等作坊建好,何依依他們先搬過去,再建主宅。
何依依還有城裡的鋪子要顧及,宋瀾便紮在了工地裡,親自負責采買和監工。
其實他也不很懂,但是工匠和鄉親們都很好,一點點講給宋瀾聽,宋瀾學的很快。
施工進度也很快,這是何依依第一次親眼見證基建狂魔的速度。
這麼原始的工具和技巧,卻能以這樣的速度建造出這麼堅固又美觀的建築,真的很令人敬佩。
每天何依依回來都要對著工地驚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