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師團之中,12師團是常設師團,整個師團總兵力超過25萬人。
之後是42師團,算是較強的特設師團,總兵力22萬人。
剩下的25師團和47師團,都是比較一般的三單位特設師團,兩個師團都是18萬人的特設師團。
這四個冀西軍區周邊的師團,兵力加起來差不多84萬人的樣子。
再加上周邊地區的一共約10萬偽軍部隊,至少對於冀西軍區來說,鬼子對其封鎖是下了本錢的。
依靠著這些兵力,不說打進冀西軍區,至少拖住冀西軍區,不讓其搞大動作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前提是,不能把部隊分得太散。
可華北方麵軍司令部有一件事情卻是沒有想到。
駐守在冀西軍區周邊的四個師團裡,25師團和42師團完全就是湊數的,他們跟八路軍生意做的飛起,根本就對上級的命令嗤之以鼻,時不時的,雙方還進行一些演習,以應對華北方麵軍的一些命令。
剩下的兩個師團,47師團是完全新組建的特設師團,戰鬥力十分堪憂。
就光說一點,47師團的士兵平均身高,隻有155米,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前,日本軍方招兵標準要求男性,首次入伍年齡為18周歲24周歲,身高16米以上,符合這種條件的士兵,是為甲等兵。
也是因為這樣的規定,日軍在抗戰爆發前,軍隊的平均身高是超過一米六的,甚至於,一些師團的兵員平均身高甚至能夠達到165米。
第九師團是抗戰全麵爆發前,日軍平均身高最高的師團級部隊,達到了167米。
而反觀當時的中國軍隊,北方地區部隊(如晉綏軍、東北軍)平均身高也隻有部分部隊能夠達到165米以上,南方地區部隊(如川軍、粵軍、桂軍)的平均身高甚至不足155米。
截止全麵抗戰爆發前,中國軍隊的平均身高甚至不到16米,是要低於同時期的日軍的。
但隨著抗戰全麵爆發後,日軍的征兵標準開始下調。
截止1940年年底,根據甲等兵的標準,男性身高已經下調到了155米,年齡也放寬到了最大28周歲。
而據張浩所知,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甚至開始出現乙等兵、丙等兵、丁等兵。
乙等兵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發現兵力不足,開始進一步的征兵,但是甲等兵的數量不足了,所以再一次下調了標準,身高15米以上,年紀則是和甲等兵一致。
之後隨著戰爭的進行,日軍兵力進一步不足後,便是在43年年初開始招募丙等兵,年齡16歲以上的男性,身高145米以上就可以當兵。
等到戰爭的最後一年多的時候,也就是1944年下半年以後,又開始招募丁等兵,年滿十四周歲,身高14米以上。
後期日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跟這群童子軍進入作戰部隊有關。
從這一點上看,現如今的日軍,已經開始出現兵力不足的問題了。
平均身高才155米,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的士兵身高不足155米。
很顯然,這明顯不符合日軍甲等兵的征兵標準。
隻有可能是日軍提前開啟了乙等兵的招募。
如此看來,太平洋戰爭和日軍南下,會大幅度的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