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兒合理分配資源,同時組織難民開展生產自救。村子的廣場上,林錦兒站在高處,目光堅定地望著聚集在此的村民與難民,大聲說道“大家一起努力,共度難關。”難民們紛紛鞠躬,眼中含淚,感激道“謝謝你們的收留。”
林錦兒深知,當前有限的資源必須精打細算地分配,才能維持整個村莊與難民群體的生存與發展。她首先對食物資源進行了統籌安排。將村莊原有的存糧以及空間商場拿出的部分糧食集中起來,按照人口數量,製定了一份詳細的糧食分配計劃。每天為每個成年人分配適量的粗糧,如玉米、紅薯等,確保能基本的飽腹感;對於老人、孩子和身體虛弱者,則適當增加一些細糧,如大米、白麵,並搭配少量的豆類以補充蛋白質。
“我們要優先保障老人、孩子和病人的營養,讓他們有足夠的體力熬過這段艱難時光。”林錦兒向負責分發糧食的村民們叮囑道。為了防止糧食浪費,她還規定了用餐時間和地點,統一由專人分發,不得私自囤積或隨意丟棄食物。
在住所方麵,除了之前搭建的簡易帳篷,林錦兒指揮村民們和難民一起,利用村莊周邊的木材、竹子等材料,建造更為堅固耐用的簡易房屋。“男人們負責砍伐木材、搬運竹子,女人們則協助編織竹篾、準備繩索。”林錦兒有條不紊地分配著任務。對於那些身體不便的難民和老人,安排他們在一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整理材料、傳遞工具等。
在衣物分配上,林錦兒收集了村莊和難民們現有的衣物,按照季節和人員需求進行了調配。將厚實的棉衣棉被優先分給老人、孩子和身體較弱者,確保他們能抵禦寒冷。對於那些衣衫襤褸的難民,組織村裡的婦女們利用現有的布料和針線,進行縫補和改製。“大家多辛苦一下,儘量讓每個人都能穿得暖和。”林錦兒對婦女們說道。
與此同時,林錦兒積極組織難民開展生產自救活動。她對難民們的技能和特長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統計,發現其中有不少人曾是農民、工匠或手工藝人。於是,她根據這些特長,製定了相應的生產計劃。
對於有耕種經驗的難民,林錦兒將他們與村民們混合編隊,分配到村莊的農田裡勞作。“我們現在要多種一些耐寒、耐旱且生長周期短的作物,像蕎麥、蘿卜等。”林錦兒向大家傳授著種植知識,“在耕種時,要注意合理密植,及時除草施肥,這樣才能提高產量。”她還從空間商場拿出了一些優質的種子和化肥,分發給勞作的人們,並親自示範正確的施肥和播種方法。
那些擅長手工藝的難民,如木匠、鐵匠、裁縫等,則被組織起來,成立了手工作坊。木匠們負責打造農具、家具和修繕房屋;鐵匠們則在簡陋的鐵匠爐前,揮舞著鐵錘,打造鋤頭、鐮刀、鐵鍋等生產生活必需品;裁縫們利用村莊自產的布料和從難民中收集來的舊衣物,改製和縫製新衣、被褥等。“大家把自己的手藝都發揮出來,我們製作的這些東西,不僅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還可以拿出去與周邊地區交換我們缺少的物資。”林錦兒鼓勵著手工作坊的難民們。
此外,林錦兒還組織婦女和孩子們開展一些副業生產。婦女們采集野菜、野果,醃製鹹菜、果醬;孩子們則在山林中撿拾柴火、收集草藥。“這些野菜、野果和鹹菜可以豐富我們的食物種類,柴火能保障我們的取暖和烹飪需求,草藥則可以用來治病救人。”林錦兒向大家解釋著這些副業生產的重要性。
在生產自救的過程中,林錦兒也注重對難民和村民們的技能培訓。她將自己從空間商場學到的一些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手工藝技巧傳授給大家,如簡易的灌溉方法、作物病蟲害防治知識、新型的木工榫卯結構等。“隻有不斷學習和提高我們的技能,才能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林錦兒耐心地講解著。
隨著生產活動的逐步開展,資源短缺的問題依然嚴峻。林錦兒又想到了利用村莊周邊的自然資源來補充資源缺口。她帶領著一些熟悉山林的村民和難民,深入山林,尋找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菌類和狩獵野生動物。但林錦兒強調,狩獵和采集必須遵循適度原則,不能過度破壞山林的生態平衡。“山林是我們的寶庫,但我們也要保護好它,這樣它才能源源不斷地為我們資源。”林錦兒告誡大家。
在林錦兒的合理規劃與組織下,村莊與難民群體逐漸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生產生活模式。雖然生活依舊艱苦,但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村民們與難民們相互協作,彼此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難民們從最初的依賴和感激,逐漸轉變為積極參與村莊建設的一份子。他們在生產自救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新的技能,還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而林錦兒,始終奔波在各個生產場地之間,她的身影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支柱和動力。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讓這個遭受戰亂衝擊的村莊和難民群體,在困境中頑強地生存並逐漸發展起來,向著共度難關、重建美好生活的目標穩步邁進。
喜歡團寵農女帶著空間商場去逃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團寵農女帶著空間商場去逃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