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上,朱棣火紅色披風被大風吹得獵獵作響。
“王,我感覺這事有點不對啊。”張玉站在朱棣身後,撓了撓頭,“說是十萬大軍要打咱們北平,可是斥候一直沒傳消息回來,難不成是不打了?”
朱棣搖了搖頭“等著斥候消息,聽說是王保保帶兵,不得不謹慎。”
“王保保此人狡猾多端,不可輕視,所以臣覺得這事有點不大對。”張玉目光如炬,語氣堅定,“臣覺得不如叫個人輕兵上陣,直奔北方,看看這群草原蠻子到底要乾啥。”
“臣覺得可,王不妨給我二百人,我帶著人去探查一番。”張武連忙請命道。
“可。”朱棣點了點頭,居庸關乃北平之門戶,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這現在再如何焦急也沒用,自己倚靠著這長城,還能有一戰之力,若是這居庸關失守,十萬大軍,打自己這不過三萬餘人,怎麼想怎麼沒有勝算。
“王,臣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紀綱也插話道。
“想說你就講,不想說就閉嘴,婆婆媽媽作甚?”朱棣翻了個白眼。
紀綱一噎,訕訕的笑著,片刻後,才開口道“王爺,我覺得不妨傳信給晉王和秦王,北元總兵力不過二十五六萬,咱們聯合涼國公和秦王晉王,再打他北元一次,也未嘗不可。”
“何況,那遼東如今也是咱們的,費聚將軍在那,如今遼東也能有個一兩萬的將士能拉出來當戰力。”
“與其龜縮在長城內,不妨打一場。”
張玉一聽,皺了皺眉,沒等朱棣說話,率先開口道“說的倒是輕巧,打?怎麼打?!”
“去年剛衝了北元一次,如今這糧倉都是空的,你想打,你弄糧出來啊,咱們北平府是什麼情況你紀綱又不是不知道。”
張玉的質疑讓紀綱一時語塞,他深知北平府的困境,但又不甘心坐以待斃。
深吸一口氣,試圖說服眾人“糧草問題確實棘手,但若不主動出擊,待北元集結完畢,我們麵臨的將是更大的危機。”
“我建議可以先從遼東調撥一部分糧食,同時向晉王和秦王求援,他們若能援助,我們或許能扭轉局麵。”
張玉聞言,更是氣惱“遼東去年才收回來的,有沒有糧你紀綱不知道?秦王和晉王去年是和咱們一起打的北元,如今情況不知,可能比咱們好一點,但是又能好到哪去,我看紀綱你小子就是沒安好心。”
朱棣聽著兩人的爭吵,眉頭緊鎖,他知道紀綱所言不無道理,但北平的糧食確實緊張,而且調動軍隊也需要時間。
他沉思片刻後,終於開口“紀綱所言有理,但行動必須謹慎。張玉,你即刻派人前往湖廣,看看南方還有沒有糧草了,我朱棣可以打借條,如果湖廣沒了,那就去江南看看,江南應該還有些餘糧。”
“同時,紀綱,你負責起草信件,向晉王和秦王說明情況,請求支援。我們不能坐等敵人上門,必須做好兩手準備。”
“對了,此事……”朱棣一頓,歎了口氣,接著道“起草一份奏折,給朝廷說一聲,有糧的時候不怕,沒糧的時候要是魯莽,怕是要出大事,跟朝廷說一聲也好。”
“還有,傳令下去,所有士兵加強訓練,日夜巡邏,不得有絲毫懈怠。同時,檢查城防設施,確保每一處都能抵禦敵軍的進攻。”朱棣對身邊的將領們下達了命令。
將領們領命而去,朱棣則獨自一人站在居庸關上,眺望著遠方的長城。他心中清楚,這場戰爭不僅關乎北平,更關乎整個大明的安危。
若是北元真打下來了,他必須堅守住這裡,為大明贏得時間,等待援軍的到來。
剛到了晚上,朱棣吃完飯,看著空蕩蕩的王府,心中泛起一陣孤寂。他深知,作為一位領導者,他必須時刻保持冷靜和堅定,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不能流露出絲毫的軟弱。
朱棣緩緩走向書房,那裡堆滿了各種軍事地圖和文書。他點亮了油燈,開始仔細研究起北元的可能進攻路線和戰略部署。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進來,打斷了朱棣的沉思“殿下,鳳陽來信。”
“鳳陽?”朱棣眉頭一皺,接過信件,迅速拆開。
“四叔親啟。
吾得知北方戰事吃緊,如今正在命人籌備糧草,預計十日內將送到北平。
大明將士,不可辱,希望四叔在北平重振我大明雄風,勿要叫那蠻子看輕了我等。
後方支援吾自會儘全力,願日月所照之處,皆有我大明庇佑。
朱雄英留。”
朱棣讀完信件,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朱雄英的及時支援無疑給北平帶來了希望,也讓他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有了更多的信心。
他立刻吩咐侍衛“傳我命令,將鳳陽的糧草消息傳達到各府縣,讓將士們知道,朝廷沒有忘記他們,皇孫殿下還牽掛著北方,我們有充足的準備來應對北元的威脅。”
朱棣接著拿起筆,親自寫了一封回信給朱雄英,表達了對他的感激之情,並承諾一定會堅守北平,不負朝廷和百姓的期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寫完信後,朱棣又回到地圖前,開始重新審視戰略部署,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和兵力,最大程度地發揮防禦效果。
另一邊,西安,王府內朱樉正一臉暴戾,手握馬刀,細細看過去,就會發現他右手還有些顫抖。
“這狗日的王保保,竟然要出兵十萬攻打我西安,這簡直是欺人太甚!”朱樉怒吼道,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王府中回蕩,顯得尤為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