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楚文化有極重要的關係。
周昭王所伐之“楚”並非“楚國(楚子)”,
而是西周時期和楚國(楚子)
並立於楚地的三苗後裔楚蠻部族。
“楚”有二義,
一是指周代的羋姓楚國,
二是指商周時期南方的
三苗後裔楚蠻部族。
周成王十九年,
楚國先祖熊繹被封為楚子,
封地在楚蠻之地,
因此楚國與楚蠻有交集,
到東周時,
楚國崛起吞並了楚蠻,
兩者才混為一體。
在周昭王時期,
楚國爵位不過是子爵,
封地僅五十裡,
荒僻貧弱。
在這種情況下,
周昭王不可能儘起六師,
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
更不會收獲頗豐,
大小貴族均興高采烈地作器銘功。
而且如果周昭王
果真的因為南征楚國而喪命,
則周、楚必為不可解的死敵,
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報此仇,
楚國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
還作為周朝的封國參與伐徐之役。
而楚蠻在周昭王時期占據地域廣大,
大約在今漢水中上遊的丹江地區
和下遊的漢東地區,
且占據銅礦主產地一一銅綠山。
在先秦時期,
銅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政治、經濟、戰爭等
方方麵麵都廣泛需求。
楚蠻雖然人數眾多,
分布廣泛,
但始終沒有如從前的三苗
和後來的楚國一樣,
隻是一些分散的部族,
這種情形下的楚蠻
正適合作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對象。
昭王南征之“楚”為楚國的說法,
最早出現於東漢文藝作品,
《楚辭·天問》。
昭王南征楚國幾成定論。
南巡不返《古本竹書紀年》載
“昭王末年,夜清,
五色光貫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第三次南征,
對西周的軍事力量打擊很大,
周昭王薨於漢水,
全軍覆沒。
經過春秋筆法潤飾的正史
對此事諱莫如深,
無法獲知詳情。
北宋時期,
在湖北安陸一帶出土了
六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
稱為“安州六器”,
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關信息。
周昭王十六年,
昭王南巡親征,
征伐楚荊。
為了保證進軍的順利,
他任命曾國國君南宮氏為統帥,
一個叫(中)的人為先鋒。
(中)帶領軍隊聯絡漢陽的姬姓諸侯,
為大軍開路,
曾國、鄧國和鄂國為周昭王準備行宮。
一路上得到了漢北各姬姓諸侯的支持,
軍隊人馬更加壯大,
很快深入江漢腹地。
原來臣服於楚荊的大部族、
小方國紛紛歸順。
南征中軍的先頭部隊到達長江,
後軍隨後趕到,
王師攻占了鄂部駐地,
大軍沿漢水東岸南下,
到達長江邊後,
昭王留下一支人馬在江北守衛渡口,
自己親率大軍渡江南下。
揚越的鄂部將主力退縮到南麵的大山中,
昭王占領了銅綠山。
然後昭王渡江北上,
在唐國(今湖北隨州西北)大會漢陽諸侯,論功行賞,
給先鋒中很多馬匹和銅材,
元帥南宮也得到了很多賞賜。
後來,中用昭王賞賜的銅材
鑄造了一批青銅禮器,
並在上麵刻上了文字,
記載此次戰爭和他所得到的賞賜,
昭王給貴族們分發一些銅材,
然後將大量銅材運回。
這些銅材多被用來鑄造青銅器,
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周昭王十九年,
昭王率大臣祭公等,
以戍衛鎬京的西六師再次南征。
開始時形勢很好,
周軍從唐國(今湖北隨州北麵)出發,
經過厲國、曾國向南順利推進。
為了壯大聲勢,
昭王還派出大臣到長江中遊的大小邦國,
招撫各部落。
昭王本人則率師沿江而上,
直抵夔國邊境(今湖北秭歸)。
周軍凱旋回師渡漢水時,
因攜帶俘獲的大量戰利品青銅
(即考古銘文中的“孚金”),
導致橋梁垮塌,
又遭遇了異常天災,
損失慘重。
按《紀年》為周朝史官所撰,
這一年在關中地區曾有
大範圍長時間的陰雲天氣,
陰雲密布則降水必多,
秦嶺一帶如有大量降水
就會導致漢江洪水的猛烈爆發,
而周人此時卻正停留
在漢江下遊的洪泛區,
麵臨洪水的極大威脅卻一無所知。
不然,昭王南征時是六師儘出,
其對手三苗後裔楚蠻族群並不強大,
如果沒有某種特殊的不可抗力因素,
是不可能讓昭王全軍敗沒的。
姬瑕二十七歲即位,
在位執政虛記51年,
尊號周昭王。
古書上說“儀容恭美曰昭”,
故諡號昭王。
周昭王崩後沒有向諸侯告喪,
宗室諸侯擁立周昭王長子姬滿繼位,
是為周穆王。
喜歡101novel.com24開始記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01novel.com24開始記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