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接管67師後,隨即開始著手各項軍務,而前線則是很快傳來了最新軍情。
“袁橋鎮一戰”雖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但這僅僅隻是對於國軍而言,還遠沒有到能改變整個戰場局勢的地步。
日軍在吃了袁橋鎮的敗仗後,確實收斂了不少,行動也變得更為謹慎。
但他們並沒有撤退,反而在加緊集結主力,並於陳望正式接管67師,擔任師長的第一天,也就是18號清晨,在左翼發起新的進攻。
不到兩天時間,局勢迅速惡化。
陳望此時正緊盯著眼前地圖,腦海中不斷回憶原本時空中,曆史的發展軌跡。
他長吸了一口氣,目光從地圖上的戰線標記中掃過,指尖隨即摁住了地圖上的相應位置。
根據陳望原本所在的時空曆史經驗來看,9月17日之後,日軍便明顯加快了進攻的節奏,並迅速增兵。
在過去幾天裡,日軍在整個戰場,逐步集結了新的部隊,並快速調整陣地,準備發動更猛烈的攻勢。
根據當前陳望所知的情報,日軍已經調來了更多的精銳部隊,在淞滬戰場的總兵力超過二十萬,甚至調來了台島的駐軍,並包括大量的裝甲兵和炮兵。
這些部隊很快就會從羅店往西推進,目標是突破左翼戰場華夏軍隊的防線,以期側翼包圍。
而這也就意味著,淞江會戰的第二階段開始了,國軍的整個防線都麵臨著巨大的壓力。
“小鬼子在左翼進攻不暢後,便會立刻轉向中路。這其中的間隔,恐怕隻有短短的幾天。”陳望在心中沉聲道。
“如果江灣,大場這些最為關鍵的防線,還是原本的打法,戰局很快會向不利的方向發展。”
陳望心裡明白,日軍的下一波攻勢可能就在幾天之後。
“他娘的,根本沒有時間給我整軍訓練啊!”
日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雖然成功占領了淞江間灘頭陣地,但傷亡和裝備消耗也很大,逐漸失去了全麵進攻的能力。
因此,倭國大本營決定由國內增派第9、第13、第101三個師團及特種兵一部的重藤支隊(台島旅),到淞江作戰。
而鬆根鑒於淞江戰場全線呈膠著狀態,決定縮小包圍圈,集中兵力,實施中間突破,以羅店、大場公路為軸心進攻大場。。
如今,局勢可以說是相當緊張,但陳望的麾下,僅僅隻是補充了三個殘團,不到三千士兵。
至於其他的兵馬,則還在趕來的路上,甚至司令部也不知道,最終會調誰來!
這就是此時的淞江戰場,根本沒有喘口氣的機會。
而陳望,雖然剛剛接手67師,但很快也要帶兵轉移到中路,參與那裡的大決戰。
他在地圖前,冷靜地思索接下來日軍的攻勢和時間。
而就在他思考的時候,韋小羅突然敲門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疊報紙,對著陳望滿臉笑意道:
“少爺,你又上報了,您看這《大公報》頭版——‘袁橋鎮大捷,英雄師長陳望親自指揮,全殲日軍‘!”
陳望接過報紙,看了幾眼,忍不住搖頭輕笑:
“嗬,這小編還真貼心啊,知道我沒空,全都替我寫好了,連戰鬥過程都編得有模有樣的,倒是省得我說了……”
不過,這段時間,報紙的一係列報道,也確實讓陳望心中略微感到些許欣慰。
畢竟,勝利的消息能夠鼓舞民心和軍心。
隻不過,陳望眼下最需要的,是時間,他最缺的,也是時間。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圖上,眉頭再次緊鎖。
“眼下的難題,可沒那麼簡單就能解決了。”
陳望放下報紙,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繼續皺眉道:
“胡璉帶來的那個團,現在隻剩下不到一千人,傷亡太重,好在全都是他的老部下,隻要補充新兵,戰鬥力絕對不差。
但陳司令和羅司令說好的,67師的另外兩個團,加起來也不過三千人。
他娘的,這三個團,還湊不夠半個旅!”
陳望心中暗罵一句,心裡滿是無奈。
眼下的情況遠不如兩個老家夥當初說的那般光鮮,67師的兵員情況實在糟糕。
他自己帶出來的那些老兄弟,雖然士氣高昂,但畢竟人數有限。
而新補充的三個團,特彆是67師那兩個,人數是不少,可士氣十分低落。
最重要的是,這兩個團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因為跑得快,才保住性命。
至於陳實和羅英承諾的新兵,則還得繼續等著。
這些老兵雖然有戰場經驗,但缺乏士氣和紀律,他們之所以還在,是因為當初撤退時,提前逃離了戰場。
相比起他帶出來的那些,在鬼子追擊下還能拚死突圍的兄弟們,這些人根本沒有強烈的戰鬥意誌。
不過,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有胡璉帶來的一個團,還有他的嫡係在。
在胡璉和陳望的戰績,甚至是威嚴麵前,那兩個團的軍官們,對陳望這個年輕的師長,暫時還不敢造次。
但陳望知道,這些人是中央軍的老油條,若隻是震懾住了他們,將來在戰場上,恐怕調動起來,也困難重重。
要知道,避戰逃戰,隻有零次和無數次之分,從來不可能懸崖勒馬!
韋小羅看著陳望嚴肅的神情,略顯緊張地問道:
“師長,新補充的那三個團,今天開始整訓了,您不是說要去看看嗎?”
陳望點了點頭,沉聲道:
“不要大張旗鼓,我想看看這些家夥,到底是什麼樣子!”
韋小羅眼神一凜,立刻挺身敬禮,而後退下,去召集陳望的警衛連。
他現在已經是警衛營的副營長了。